//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新冠来袭:“掉线”危机与“在线”商机

作者:陈茜 / 发布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0
虽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但逐步恢复之后,影响是可控的,能够完成“十三五”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所需要的种种物质条件。

 

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际,大规模限制人口流动,网格化隔离的严防严控措施要严于SARS,同时,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和影响不言而喻。《商学院》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和行业专家,在负面影响中,也应看到希望之光。

 

对GDP下挫幅度评估不一

 

与SARS时期不同,当下我国经济正处于明显增速下行周期,2019年全年GDP增速维持在6.1%。

 

疫情对消费方面的影响首当其冲。由于此次疫情正值春节假期,对消费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

 

由于疫情防控依然处于吃劲期,随着防控和经济“两手抓”战略推进,企业逐渐复工复产,评估疫情对经济影响各家观点不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马晓河在疫情爆发初期向《商学院》记者分析,疫情将对第一季度经济产经较大影响,特别是零售、旅游、交通、影视等领域。他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速或将破6。“按季度统计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一个季度。”

 

2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发文预估,新冠疫情对一季度GDP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一季度GDP增速将跌穿5%,但伴随疫情的好转以及消灭,三四季度经济会出现恢复性拉升。特别是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各种逆周期调节协调发力和加力提效推动下,疫情对GDP全年的影响仅为0.5%,全年GDP增长依会保持在5.7%左右。

 

对经济影响大于SARS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于泽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估算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简单的思路是直接来分析疫情影响哪些产业。

 

由于停工、停运、停学等措施,整个产业链全面停滞,如果要恢复经济循环,就需要产业链的集中配合。少数企业不能按时复工,就会在整个产业链上出现短板,导致整个产业链流通不畅,经济循环中断。

 

春节期间有部分农民工失业,如果经济持续中断,就会干扰农民工找工作的节奏,当他们的收入呈现下降,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而会进一步干扰国内的消费循环。

 

针对一些极端的观点认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非常严重。于泽认为,也并非如此。

 

因为在发生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还在按时支付工资,工人获得收入能进行日常交易,维持经济基本循环。一些严重危机导致工人大规模失业,经济循环全面中断在中国并没有发生,所以,我国经济不会出现某些极端观点鼓吹出现严重衰退。

 

总体来看,虽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但逐步恢复之后,影响是可控的,能够完成“十三五”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所需要的种种物质条件。

 

稳就业、稳中小企业

 

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朱武祥教授等对近千家中小企业调查分析,34%的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1个月,29.58%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今年营业收入下幅超过50%,62.78%的企业认为,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是最大的支出压力,其次是还贷、租金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建议,稳就业、稳中小企业应是重要工作目标,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避免采取过度干预的政策,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要尊重市场规则,逐渐恢复市场活动,提升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韧性,这本身也是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小企业的应对方式,在经营层面上,尽可能增加营收,比如在线销售或其他创新方式,降低成本,降低应收,合理化投资节奏;财务层面上,寻求降息、贷款、债务展望等缓解流动性的方法,寻求政府降低税费和其他形式的支持。同时,企业需要寻求利益相关方的理解,比如员工、上下游、融资方和出资方、客户、地方政府等,找到共生共利的方式,度过难关。
 

于泽认为,政府应尽快启动社会循环,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而非通过大规模提高财政赤字,增加基建。对于企业而言,此时更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新冠疫情将会成为中国企业管理提升的一个转折点,从粗放式管理进一步引导向精细化管理。

 

疫情带来的在线之“机”
 

压力当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也是有限的。

 

谈及原因,他认为,目前数字经济已经占到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之一,数字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受到根本性影响,而随着疫情在春季结束,经济复苏的速度会是惊人的。
 

马亮认为,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取决于疫情防控工作进度,同时,还要看到经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影响,会抵消疫情的负面影响。

 

在线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宅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向《商学院》记者分析,疫情对商业形态产生的众多不利影响中,客观上会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比如游戏、视频、电商等都会受益。

 

疫情带来的主要机会是To B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当下企业内部运作模式成本压力变大,亟需从粗放式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推进远程办公和数字化办公模式普及。这存在很大的发展机会,产生更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目前有不少企业采用远程办公模式。一些科技企业纷纷推出了远程协同办公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正常复工。并且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始在网络平台学习。

 

实现小康社会的一次压力测试

 

面对恢复增长压力,疫情防控相关的公共治理能力也值得讨论。

 

马亮指出,在公共管理方面,此次疫情防控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地方政府在应对疫情时的准备不足,无论是物资保障还是信息沟通都值得改进。

 

二是跨层级、跨地区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方面还有待改善,出现很多信息不对称、数据不一致、业务不协调的问题。

 

三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并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特别是要考虑如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防疫工作中。

 

正如刘英所总结的,新冠疫情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次压力测试,我国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治理能力及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