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共享健身仓 能否颠覆传统健身房?

作者:董枳君 / 发布时间:2018-07-10/ 浏览次数:0

  最近一年,健身行业的改变可能要大于过去十年的变化。

  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的高档小区里,共享健身仓正在成为小区健身区域的“标配”,一个几平米的小盒子一样的空间里放置一台跑步机,里边还有电视、空调和空气净化器,扫码就可以进去跑步,按时间收费,每到晚上下班时间,就会有一些年轻人在里边跑步。

  而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写字楼里同样也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健身超市”——规模相对小而精简的智能健身房。他们就设在白领上班的写字楼里,健身设施和人员相对都更为精简,更重要的是他们采用“月卡”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白领健身的门槛。

  传统健身房在国内已经存在了二三十年,但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依然是“圈钱”模式,超售卡,拓新店的经营模式,让这个行业的痛点没有解决,当第一批会员逐步淡出这家店的时候也就是其倒闭的开始。传统的健身房由于投入高,运营成本高,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很多都很难坚持很久,往往一个会员年卡还没用完,这家店就已经倒闭了。无论是共享健身仓这样的小型的健身形态,还是健身超市这样的月卡健身房都在颠覆着传统的健身房模式,但是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能否最终被市场接纳,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填补空白VS解决痛点

  觅跑健身的创始人毕振在创办觅跑之前,曾经在外卖机构饿了么负责地推业务,是饿了么的早期成员。后来,毕振创办了外卖平台饿势力和众包地推平台“人人地推”,在O2O和地推业务领域经验丰富。毕振把地推的场景分为四大类:高校、商圈、写字楼和社区。那个时候,他们的外卖业务、共享充电宝业务都轻松地进入了高校、商圈和写字楼,唯一没有攻克的就是社区。

  但是社区场景的流量规模却非常可观,按照毕振的说法,“如果学校场景规模为10,商圈为100,社区能达到1000的规模”,场景占有意义巨大。因此,毕振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切入社区的最理想的业务模式。2016年的冬季,北京的雾霾依然比较严重,人们在室外健身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而去健身房又不方便,那时,毕振就想到,如果在社区安置一些小型的共享健身仓,就可以解决社区居民冬季健身的痛点,还可以带给社区更完善的健身设施。

  通过实地的调研发现,10%的白领用户有购买健身卡,但保持健身习惯的并不多;95%的用户有运动需求,但运动习惯仍未完全保持,场地、设备限制是一大原因,距离的便捷性也是一大制约因素。通过调研,毕振看到了市场空白和希望,于是迅速地成立公司,研发共享健身仓,开启了自己的连续创业的历程。

  光猪体育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峰早年也是做传统健身房,他发现传统健身房模式已经陷入“预售、圈钱和跑路”恶性循环,一般都是采用预售两年卡、一年卡,先把大额资金收回来,然后再租场地、买设备、大量招销售和私教,形成一个庞大的团队,然后把预售的资金投入到经营当中,再开下一个店。

  “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痛点在于预付费导致的管理难度大、不盈利。为了达成消费者的付费,健身房需要搭建庞大的销售团队来售卡,健身房还配备庞大的私教、售后、前台服务等团队,这导致人力成本极高。因此,传统健身房必须不断地发展新会员,一旦拓展新会员不利,就会走向倒闭边缘。”王峰表示。

  看到传统健身房的弊端和痛点后,王峰决定创造一种新型的健身形态,推出“光猪圈健身”,一种小型智能化的健身房,面积为300~500平米,能够开在写字楼里,覆盖健身人群的“最后一公里”;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健身房进行智能化升级,从而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简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拓展市场VS优化商业模式

  当共享健身仓研发和制造成功之后,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进驻社区。毕振坦言,进驻社区相比于高校、商场和写字楼难度大很多,门槛也最高。进高校只要和学工部谈妥就可以,进写字楼和物业谈好就可以,但是要想进入社区,不但需要和居委会谈,还要和物业谈,另外地产开发商也必须接触,有的社区甚至还要找业主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因此,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同意,或者几方没有协调好,就很难进驻。

  好在,做地推出身的毕振并不觉得进社区是一个多困难的事情,毕竟共享健身仓是一个为居民提供健身的场所,符合全民运动的战略,是有利民生的项目,因此比较容易被社区接受。“最初拜访的时候,很多小区都以为我们这个项目是纯商业项目,拒绝率还是很高的,最初入驻率仅有10%左右,随着项目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拜访次数的增加,接受度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可以达到50%—60%。”毕振告诉《商学院》记者。

  对于共享健身仓这种项目,只有迅速地占领市场,形成规模才可以形成商业模式,因此,这一年来,觅跑健身的主要工作就是拓展市场和融资。据毕振介绍,目前觅跑已经覆盖了一线城市和主要的二线城市,在几千个小区已经铺设几千个觅跑共享健身仓,未来,觅跑健身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覆盖10万个社区。

  走进位于建国门附近某写字楼内的“光猪圈健身”,最大的感觉就是智能化和人员的精简。这里不设前台,私教的数量也不多。王峰告诉记者,传统健身房配备三个团队,销售团队、客服团队和教练团队,大概需要二三十号人,而在“光猪圈健身”的健身超市,则前两个团队都去掉了,也没有前台,只有私教团队,由于采用了智能化设备,会员佩戴手环就可以直接进入健身区,从而省去了前台的存在,而私教团队和销售团队合二为一,每个私教即承担一部分销售会籍卡的任务,同时负责私教的销售。

  这样的人员构成减去了传统健身俱乐部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一般店长都是由教练兼任,一个店大概需要5名左右的私教,一个400平米的店仅仅需要五六名私教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管理和运营。那么,为什么这种健身超市可以抛弃以往数量最为庞大的销售团队呢?

  在王峰看来,“光猪圈健身”的月卡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健身俱乐部年卡的模式。“月卡分为99元和199元,相对于年卡动辄1999元和3999元这样的价位而言,门槛极低,很容易吸引写字楼里的白领,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了消费压力,销售也就比较容易达成。”

  探索盈利模式VS连锁化经营

  目前已经完成3轮融资的觅跑健身,一方面还在继续拓展社区的覆盖,希望从一线、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覆盖;另外一方面,也在完善共享健身仓的功能,记者看到第二代的共享健身仓已经开始投入北京市的部分小区,毕振透露,目前5~6平米的小包仓主要投放社区,尝试除了跑步机之外,动感单车、器械也在做,此外,群体仓、私教仓、瑜伽仓也在开发当中。

  对于共享健身仓的市场接受程度,毕振告诉记者,根据大数据显示,目前投放社区的共享健身仓主要按照时间收费,跑一次大约花费几元钱,一天12小时平均有5~6个小时在使用,有的社区一天最高可以使用12个小时。一个共享健身仓造价1.5万元左右,运营大概10~12个月可以收回成本,最快的只要5个月就收回了成本。

  目前觅跑的共享健身仓主要收费还是以付费跑步为主,按照每分钟0.2元,单次运动30~60分钟计算,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6~12元,一天的收入大约为40~50元。至于共享健身仓更多的盈利模式,毕振坦言,觅跑健身目前还在创业阶段,主要目标还是拓展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小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不是目前这个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

  当“光猪圈健身”的智能化健身房运营模式逐渐成熟后,光猪体育就开始对一些老的健身房进行改造,例如原来的一家烟台老店,有1000平米,有30多人的团队。改造后变成十几个人的规模,但是在新的运营模式下,收入基本保持不变,由于降低了人工成本,利润就增加了。

  事实上,月卡的销售模式改变了年卡销售的很多弊端。尽管“光猪圈健身”推行的是月卡制,但也有季卡和半年卡,而月卡更重要的是为了拉新客户。月卡的模式还是为了让更多的白领来体验,降低了消费门槛,同时提供给他们更为灵活的锻炼方式,可以根据他们的时间灵活地决定是否健身,以月为单位办卡,避免了办年卡存在的浪费现象。因此,“光猪圈健身”推出月卡后,对白领的吸引力很大,王峰透露,在“光猪圈健身”办月卡的比例高达40%,其余的是季卡和半年卡。

  2015年,光猪体育在北京南二环中海地产广场开了第一家智能化健身房,两年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开店220家,其中直营店14家,其他都是加盟店。王峰给记者算了中海地产广场店的运营开支情况,目前这家店每个月固定成本为10万元,销售业绩每个月可以维持在20万—30万之间,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