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梅竹:企业家精神成就价值企业

作者:石丹 / 发布时间:2018-07-03/ 浏览次数:0
  什么是价值型企业?中国多数企业要成长为价值型企业有什么样的机会?《商学院》杂志记者采访了光辉国际全球合伙人梅竹,听听他对价值型企业的诠释,对中国企业困境和未来成长为价值企业机会的剖析。

  根据企业盈利的价值导向,梅竹把企业分为5种:

  第一种:无底线型。为了赚钱没有底线,可以破坏规则、环境,甚至去造假;

  第二种:基本守法型。比较守法,有一定底线,但为了赚钱不顾名声去做恶性竞争,“吃相”难看,比如抄袭、欺压消费者等。

  第三种:机会导向型。为了赚钱而赚钱,这也是中国多很多企业的现状;

  第四种:责任导向型。不单纯为了赚钱,不是把满足用户需求当成赚钱手段,而是责任,喜欢追求卓越。

  第五种:价值型。价值型企业的特点有三个关键词,责任、创新和共赢。具体解读——

  责任:他们对客户有负责任的精神、有工匠精神,积极向上,有使命感、有情怀。

  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把创新当作内驱力,不仅仅只满足于既得市场份额;

  共赢:这类企业总能耐得住寂寞,心胸宽广,愿意追求共赢,一起把市场做大,利益顾客、客户和社会。

  企业家精神成就价值企业

  中国企业是不是必然要经历这五种类型的发展历程呢?梅竹认为,不是说先赚钱生存下来才能去谈情怀和使命感,事实上,有情怀、有使命感和赚钱是不矛盾的,二者并没有根本冲突。这里最考验的是企业领导者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梅竹看来,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给出了精辟的定义,即破坏性创造。仅有使命感,没有做到破坏性创造,这样的企业很难生存。反之,要有非常强的需求洞察力和革新意愿,加上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领导者做企业,就有机会成为价值型企业。另外,要强调的是“破坏”,“破坏”不仅是要能深刻洞察需求、重新定义需求,更是要批判性地看待,颠覆自己、否定自己。只有领导者具备企业家精神,才有机会让企业成为价值型企业。

  定义价值企业及中国企业目前困境

  梅竹这样定义价值型企业:以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目标,且为之付出持之以恒奋斗的企业,就是价值型企业。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要成为价值型企业的难题是什么?他们的困境是什么?

  梅竹认为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来看。从客观角度看,中国经济经历资源驱动的高速增长后,逐渐变成由能力驱动,很多企业在面对转变时发现商业模式已经跟不上。同时,对一些中国顶尖级企业,目前所遇到的挑战是面对饱和的国内市场,被迫走向国际化,去满足国际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从主观角度看,很多中国企业主,有很强的商业敏感和需求洞察力,但是经营哲学和理念还停留在机会导向阶段,他们的意识阻碍成长,是否能突破自我成为重点。

  梅竹进一步解释,企业目前最大的挑战是能力建设。在经济处于资源驱动阶段,企业不注重整体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注重团队的管理和能力的培养,只需要投入资源和资金就可以得到市场,比如一些房地产企业和快消品企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饱和之后,他们发现企业的中层干部能力跟不上、核心骨干也跟不上。这就是由于前期注重资源、忽略团队能力,导致团队存在能力缺口。对他们而言,“药方”就是强化核心团队的能力建设,精细化运营体系。

  对中国金字塔尖的企业来说,国际化的挑战更大。到目前为止,不依靠收购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屈指可数。当他们走出国门,面对比中国更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时,会发现无论是对海外市场,还是海外消费者,把握都不大。运营国际市场的能力缺口也非常大。这类企业需要打造有效的国际化团队,把能力迅速嫁接进来,否则国际化进程挑战很大。

  梅竹特别指出,当下很多由资本推动的互联网企业,都不能算作是价值型企业。这类企业中很多商业模式并不是原创,而是来自硅谷。硅谷有句流传甚广的话,“要想活得好,就快速把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否则,很快会被中国企业抄袭。”在梅竹看来,这些企业虽然表现为有极强的商业敏感和市场洞察力,但跟价值企业还有一定距离。真正让价值型企业变强的,不是表象的商业机会敏感,而是在商业机会出现之前,企业能准确洞察到需求,持之以恒地去满足这些需求和机会的能力和做法。与这些哪里热去哪里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价值型企业的核心是,长期理解消费者,想着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不是看哪里热门就去哪里,需要耐得住寂寞。

  成为价值型企业的机会

  对于中国企业成为价值型企业的机会,梅竹比较乐观,“机会比较大”。在梅竹看来,每个转型期都是机会期。在资源推动期时,出现行业整合,“大鱼吃小鱼”,这时企业都希望把自己做大做强;当资源推动减缓,能力推动增强时,就出现“好鱼吃坏鱼”的机会,运营不好的会被淘汰。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好鱼吃坏鱼”的阶段有创造机会;从市场微观需求来看,中国的消费升级、个性化消费需求则是更好的机会。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也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奠定基础,给愿意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提供机会。

  梅竹指出,成为价值型企业,还需要能做到共赢。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建立起与用户、供应商等多方共赢关系,使消费者得到更高价值。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