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 打造开放共生的支付生态

原创 作者:闫佳佳 石丹 日期:2024-01-03 浏览次数:0
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落地场景不断丰富,已从日常C2B支付延伸至企业资金流转、政务及民生服务等领域。如今,其又在智能合约、跨境支付、SIM卡硬钱包、个人消费、民生健康等领域有了新实践。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深入,其应用场景已经拓展至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娱等多种场景。中国人民银行、各区政府、金融机构等多部门正在积极打造智慧数币生态,推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近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称“数研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以下称“论坛”)。论坛以“融合与升级:共建数字金融新生态”为主题,重点围绕数字人民币生态场景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
 
数字人民币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法定货币,是央行推出的新型货币形式,2020年开始进行试点,2021年,六大行成为数字人民币第一批运营机构,截至2023年11月,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已扩展至包含六大行在内及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十家银行机构。
 
数字人民币试点三年以来,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落地场景不断丰富,已从日常C2B支付延伸至企业资金流转、政务及民生服务等领域。近期,在智能合约、跨境支付、SIM卡硬钱包、个人消费、民生健康等领域有了新实践。
 
在数字人民币业务领域,银行机构是如何进行场景生态构建的?数字人民币可以解决当前交易面临的哪些痛点?其将带来哪些商业机遇?未来银行机构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中国银行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中介是银行最为重要的基础职能之一,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在各类场景的不断普及,央行发行的数币将让更多经济体在数字经济的架构里更高效地互联互通,快速释放银行业务价值。支付生态参与各方将形成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开放共生的支付生态,也将进一步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多场景落地
 
记者从中国银行处获悉,在企业端,中国银行研究落地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场景,实现供应链资金闭环管理;在民生服务领域,落地线上数币对公电费缴纳场景和住建部公积金系统接入数币功能,三方协议缴税业务已实现试点地区全覆盖,支持上清所“大宗商品清算通”实现数字人民币清算。
 
中国银行与京东科技在个人消费、民生健康等领域开展数币合作并已取得成果。在消费领域,双方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合作商户数量已近20万家,使用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在京东的交易笔数超300万笔,交易金额达到了15亿元;在民生领域,实现了京东健康业务的线上全覆盖,百余家线下京东健康药房数字人民币的服务场景首发上线。
 
在跨境金融领域,中国银行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数币支付能力,探索运用数字货币改善国际支付。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成功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ulti-CBDC Bridge)真实交易试点;本行数币体系成功对接香港本地清算系统;在港发放首批红包;实现境外来华人士“拉起支付”功能;投产“全球售”场景,支持部分香港地区中行钱包跨境购。
 
关于数字人民币在企业端、民生服务领域、小额高频等零售场景优势,中国银行回复记者称,与传统账户体系和金融工具相比,数币加载智能合约可以为企业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和供应链管理链条向终端延伸提供更高效的工具。数币支付即结算、安全、隐私保障等特性服务民生领域、小额高频场景高效资金清结算,有效缩短支付结算路径,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深入,数字人民币已经逐步实现无感融入国计民生各领域。
 
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在论坛现场,中国农业银行介绍了其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该行战略合作客户泸州老窖是重要的白酒生产和销售企业,在对其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管理中面临“小微企业贷款难”“银行贷款资金监管难”“下游经销商管理难”的“三难”问题。
 
依托数研所搭建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中国农业银行研发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泸州老窖遍布全国的终端门店提供便捷的贷款服务,有效解决困扰企业的“三难”问题。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能够确保经营贷款精准发放到泸州老窖的终端门店,定向使用在酒品采购的订单支付环节,终端门店可在几分钟内获得贷款资金,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所有资金闭环在泸州老窖场景中,实现了下游企业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真实有力的数据支撑,助力泸州老窖快速发展销售网络。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
 
中国工商银行则联合京东科技推出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共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跨境金融及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落地。基于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科技的合作,成功支持使用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将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发放给企业的采购融资款直接支付给四联创业集团。该场景依托数研所搭建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部署智能合约模板并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信环境下运行,支持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通过数字人民币放款。
 
融资方在每一笔放款过程中可以自动生成匹配智能合约,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触发完成。结合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精准追溯、高安全性特点,可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时的身份核验与风险识别、信用担保等问题,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多方互信,用数字人民币为产业发展和普惠金融注入新力量。
 
跨境支付综合解决方案
 
当前,从商户的角度,用传统的银行角度办理跨境电商的回款面临着结算周期长、回款的链路不透明、成本问题三大难点。
 
中国建设银行正在研发推进跨境收付款产品,借助中国建设银行先进科技技术支撑和合作伙伴Thunes集团的全球资金结算网络,协助出口跨境电商企业更加快速、高效以及透明地在海外收款。整个设计方案的理念就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出口跨境客户在海外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完成订单,并且收到支付款项之后,Thunes集团作为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据客户的交易指令将电商资金以及交易信息打包。资金通过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的结算账户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再将资金汇入到中国境内,完成出口跨境电商出款的入账流程。境内再运用标准的伞列钱包架构,进行资金清分至电商客户的境内数字人民币钱包,完成收款资金的跨境入账流程。
 
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的跨境收款产品将单一电商的小额低频交易整合成了大额高频交易,因此中国建设银行就能够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降低了单一跨境电商的货币兑换和跨境汇款费用。未来,中国建设银行会在新产品系统、运营机制、信息报送等通过监管机构全面评估核准,且经过客户配合完成试用验证后,适时发布数字人民币跨境收付款产品和服务。
 
加快数字人民币生态构建的挑战与应对
 
在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就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要素构造做了简要分享。第一个生态要素是金融活动的数字化。近年来,以移动支付、NFT(非同质化数字凭证)等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创新快速兴起与发展,推动了传统金融活动数字化升级改造,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更高效的需求识别和风险管理。数字普惠的发展,在弥补金融机构治理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在供给侧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于需求端也更好实现了公平性。这一点是可以观察到的正在推进且可预期的最具市场活力的生态要素。
 
第二个生态要素是金融监管的数字化。以科技赋能金融监管,能够有效提升监管部门的信息识别、搜寻和匹配能力。通过以支付和账户为核心的行为归类和线索识别,可以实现无感监测、无感监管与全流程监测、穿透式监管的有机融合,在提升监管有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主体承担的监管成本,特别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和监测上具有特殊优势和巨大潜力,这是正在探索且应该可以实现的生态要素。
 
第三个生态要素是货币数字化,这是最难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所有金融活动的本质都是跨期交易,货币与利率是核心。在现有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CBDC)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无息的高能货币。假设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将有机会成为广义货币(M2),期待数研所的探索可以实现货币政策调节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达成宏观调控目标。央行数字货币的这种可编程性,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创新空间,但这是全球中央银行面临的共同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应对的另一个挑战是在跨境支付领域。以往基于双边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仍然不够高、费用成本偏高、不透明和覆盖不足等问题。依托央行数字货币构建扁平化的跨境支付网络,可以实现支付的安全、便捷和普惠。目前,我国深度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取得良好的突破和进展。从当前看,算力和人工智能可改变世界,也几乎肯定会改造金融生态。
 
陆磊还强调,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可能会使金融面对信息信任、隐私保护、数据鸿沟和金融排斥等问题,高频智能交易或与金融市场波动存在相关性,这也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此外,他还指出,去中心化金融(DeFi),特别是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代币型(Token)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弱耦合,可直接“点对点”交易,那么就会存在资金不一定非要通过银行体系跨境流转,这也就模糊了资金跨境界限,显然会增加跨境资金流动管理、跨境交易真实性管理的难度。这些都是建设数字生态需要研究的问题。期待数研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一起,与金融体系一道拿出更多的成果。
 
当前,国有大行在数字人民币产品创新方面存在一些挑战。中国银行表示,从中国银行的试点经验来看,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如何顺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构建起内涵丰富、普惠便捷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二是如何更好发挥创新赋能作用,将数字人民币更加有机融入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现对商业银行的综合收益。三是如何在传统特色优势基础上,注入全新基因与发展活力,在服务两个循环相互促进中展现国有大行的担当作为。
 
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正处于面向未来全面拓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银行正在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数字化发展体系。二是创建数字化经营范式,以多元丰富的生态为愿景,构建连接能力、场景丰富、持续共生三大支撑。三是打造数字化组织能力,为业务长远发展筑牢组织人才基础。
 
如何抓住数字人民币带来的商业机遇?
 
中国银行表示,数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零售型CBDC的标杆,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正值“十四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期,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深入调整。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生态蓬勃发展,正在带动形成新的拓客、获客模式,是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传统业务核心竞争力、加速扩展数字金融服务供给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银行在运营数字人民币过程中涉及货币全生命周期,可全面融入金融业务与管理全场景,发挥赋能作用,促进内部深度协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可打入运营商、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及政务、交通、医疗、军队等垂直行业,促进外部各企业间、甚至跨价值链与跨行业间开展协作和融合,以共创共建、无感连接的方式,形成多元的生态体系,构建开放繁荣、合作共赢的数币金融和非金融生态。
 
作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银行业要抓住当前各行各业数字化发展契机,发挥自身在对公客户基础、风险防控等领域特色优势,形成产业数字金融整体解决方案。积极融入各地区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实践。发挥互联网平台流量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多元的支付手段。积极研究和参与全球数字货币研发进程和实践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