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应继续加大实施力度

作者:董希淼 来源:今日头条 日期:2022-09-08 浏览次数:0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部分,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调、措施以及具体操作关系宏观经济大盘,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因此备受关注。

202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苗头,但恢复态势并不稳固。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增量明显回落。下一步,货币政策应更加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平衡,从多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既要维护物价稳定,更要促进经济增长,提振信心和预期,更好地助力经济社会恢复。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前国外疫情仍然持续,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外部环境更趋不稳定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部分,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调、措施以及具体操作关系宏观经济大盘,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因此备受关注。而当下挑战较大的是,货币政策如何在稳增长和防通胀寻求动态平衡。

《报告》高度关注全球通胀高涨,认为“高通胀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挑战;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与持续时间比以往更加严峻”。近年来,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煤炭价格上涨较快,欧美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高企,给我国造成一定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成本,抑制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复苏进程。不过今年来情况发生变化,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虽然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但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美联储加快加息等因素影响,近期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调。

虽然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总体上并不大,但国际能源价格仍在高位运行,需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运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石油、煤炭等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防范输入性通胀对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特别是要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必要时适时投放中央和地方猪肉储备,充分发挥猪肉储备对稳肉价、稳物价的作用,将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在合理水平。正如《报告》所强调的,要“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压力,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报告》认为我国“全年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物价形势与欧美国家不同,未来通胀压力并不大。这一轮欧美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主要原因在于为刺激经济增长,欧美国家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过度旺盛,物价水平全面上涨。而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相对稳健,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未实施“大水漫灌”的宽松手段。此外,虽然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有所恢复,但经济增速仍然偏低,市场需求仍然偏弱,而供给相对充足,出现价格全面上涨的通胀可能性较低。从7月数据看,CPI同比上涨2.7%,低于市场普遍预期,通胀形势温和可控。

所以,下一步应转变观念,努力做好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平衡。首先,稳增长是首要目标。下半年要实现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面临较大挑战。因此,要宏观政策要加大发力,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继续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提升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意愿。8月1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其次,要综合研判国际国外物价走势,保能源和粮食安全,加大对重点民生商品的供应,将物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总之,应继续落实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采取更加切实有效措施,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降低疫情防控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过大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加快恢复、步入正轨。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因此,下一步我国应从四个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推动信贷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一是用好总量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仍有一定调降空间。因此,下一步应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并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同时,引导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

二是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定向“输血”,优化信贷结构。《报告》设立专栏《近年来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更加重视信贷结构调整。应用好定向降准以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保持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力度不减;用好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等专项再贷款,提升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信贷占比,对冲房地产等领域贷款等下降。

三是加大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力度,更好地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房地产市场是重要因素。应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求,加快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对“保交楼”项目给予专项支持;针对房贷,可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三四线城市可探索推出三套房贷政策。

四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有效引导和正向激励。应适度放松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阶段性下调相关监管指标,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意愿。对中小银行,应放宽支农、支小再贷款申请条件,支持发行金融债及资产支持证券;加大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可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优先支持中小银行上市,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和稳健发展能力。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