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暴涨,电池订单靠抢,供给紧张何时缓解?

作者:张君毅 日期:2022-06-14 浏览次数:0
受疫情持续影响,原材料价格涨幅巨大,给汽车产业链上游带来很大压力。车企如何应对才能稳住阵脚?供给紧张的状况何时能得到缓解?

       中国新能源电池及其相关企业前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资本市场给予新能源相关企业较高的溢价估值。但受疫情持续影响,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给汽车制造业上游带来很大压力。

张君毅指出,如果价格只是在合理范围内浮动,从长期来看,上游企业可以通过原材料价格绑定的方式与车企商定比较合适的价格。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原材料价格涨幅巨大,即使是规模较大的整车厂也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让消费者承担这一费用也不现实,很可能会引发矛盾。

 

出于应对,车企可能对新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安排低毛利的车型停产。上海受封控政策影响,车企产能下降,加之近期汽车销量不尽如人意,导致汽车行业基本面低于市场预期。

 

张君毅认为,短期内,由于缺乏原材料,车企容易陷入争抢订单的恶性循环,推动动力电池价格维持高位。但长期来看,因缺乏合理根基,价格必然恢复理性的状态。这不仅源于市场恢复整体理性,也受到需求和销量下滑的影响。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拥有新能源汽车的庞大市场,疫情封控不仅影响汽车生产,也影响汽车需求。所以最近中央和地方紧急提出汽车产业消费刺激政策,减免购置税等各项措施,保需求。

 

行业龙头长期垄断市场已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很多整车厂考虑引入二供,甚至三四供。无论是国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慢慢起步的过程中,一些合资品牌也在考虑选择新的合作伙伴。个别领先电池企业必然面对新兴企业的挑战,需要加快绑定客户及国际化拓展。

 

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中国锂矿及盐湖资源品级不高,提取成本高,多以进口为主。当前原材料稀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际矿场主刻意不扩大产能,以此追求尽可能高的毛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电池供应链稳定,车企纷纷向上游布局,例如争夺矿场所有权。

 

这一情况将会稀释一部分一线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再加上电池业务每过十几年都会发生颠覆性的技术发展,所以一些新企业也开始做好起步的准备,固态电池、纳电池、锂硫电池等等也在钻研,未来的电池发展趋势一定是多元化的。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