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第一次被套牢……”商学院教授给Z世代科学“养基”的几条建议

作者:芮萌 日期:2021-05-26 浏览次数:0
今年以来,基金在90、00后群体中受到广泛关注。在“赚钱效应”带动下,基金成为了过去一年最“网红”的投资产品,从大批年轻新基民大批涌入市场,到明星基金经理有了“后援会”,再到基金“跌”上热搜、新发基金遇冷,基金近段时间来深深牵动着人们的心。

                                                             芮萌 (RUI, MENG)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金融与会计学教授

                                                        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

                                                       博士课程 课程主任

                                                      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 联合主任

                                                     家族办公室首席架构师课程主任

                                


今年以来,基金在90、00后群体中受到广泛关注。在“赚钱效应”带动下,基金成为了过去一年最“网红”的投资产品,从大批年轻新基民大批涌入市场,到明星基金经理有了“后援会”,再到基金“跌”上热搜、新发基金遇冷,基金近段时间来深深牵动着人们的心。狂热与起伏背后,理性投资的准则更显宝贵。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投资者应如何提升财商,避免成为市场的“韭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近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全民理财时代到来之际,“财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基民须牢记,投资需要坚持和时间做朋友,坚持长线投资才能收获时间给予的回报。

01Z世代已成新增基民主

中国人均GDP已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国际上认为,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会发生一些趋势性的变化,进入到“全民理财”阶段。

第一个变化是不动产占家庭资产的配比会下降。大众在买房上的热情已经不那么高涨了。家庭财富将从房地产转移到金融资产。

第二个变化是随着财富的增加,大众对理财的理念更加系统化。原来大家可能仅凭感觉来理财,现在意识到需要一些规划和学习。

第三个变化是随着中国出台的资管新规和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市场利率水平下降,人们本能地会去寻找好的投资工具以对冲通胀风险。过去的理财方法比较简单粗暴,比如手头如果有几万块余钱,可能会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如果有100万以上的大额资金则选择购买信托或用来买房。而2018年之后,资管新规打破了刚性兑付。此外,随着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及流动性增加,老百姓就会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对冲通胀风险的更好的投资工具。

以上几点趋势性的改变、即人均GDP上涨、大众理财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国的财富管理,金融行业环境发生改变,都使得财富在无形当中在“搬家”。

而过去一年,基金成为了最“网红”的投资产品,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0万亿元大关。值得关注的是,新基民大部分是年轻人群。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基民图鉴》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18-34岁群体占比达60%,“90后”是新增基民主体。

一方面,从年龄角度来看,最大的90后已步入30岁大关,到了要进行财富管理的年龄段。另一方面,受到市场赚钱效应的影响,在受到“周围的朋友因购买基金赚了钱”等诸如此类的故事吸引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公募基金市场。

02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

处于成长初期的财富管理市场难免出现不理性投资的现象。就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开始的学习方法很有可能是不对的。

一个成熟的财富管理体系对投资者有如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自律”。投资要讲究科学性、纪律性,最怕拍脑袋决策,主观臆断。

二是要“逆人性”。为什么股票市场上80%的股东是亏钱的?这是因为散户常常喜欢“追涨杀跌”,如果投资者顺着自己的性子走,那大概率是会亏钱的。

三是要遵循长期性。有机构研究,中国基民的基金平均持有时间不到三个月,很多投资者把基金看成了股票的替代品来“炒”。由于去年股市整体上涨较快,近期估值合理下调,但这也导致了基金净值下降,频频“跌”上热搜,而不少基民一看到下调就立刻赎回,导致基金经理不得不大量抛售股票,形成“踩踏效应”。

03 “饭圈”逻辑并不适合投资理财领域

从前一阵子张坤等明星基金经理遭到热捧开始,投资理财领域的泛娱乐化倾向受到很多舆论关注。其实这种泛娱乐化不仅出现在投资界。在数字经济时代,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泛娱乐化的转型,从网红直播卖消费品到卖基金,只是数字化营销方式的迁移。

90后、00后新基民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他们来讲,最熟悉和青睐的营销方式,不是传统媒体,而是电梯广告、手机、朋友圈,以及他的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营销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往往是一种不理性的快速决策。

以往消费者做购买的决策时间是较长的,从看到信息到最后下单、付款这个过程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但在如今物资充裕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购买服装或化妆品此类并不那么刚需的消费品时,如果他通过理性思考可能就不会购买了,所以卖家就要通过缩短决策的时间,让消费者一直处于一种感性的环境中,从而进行“冲动式消费”。

很多网红基金经理也惯于通过这种营销手段进行销售,这是我所不认同的。财富管理或投资基金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它不是一个短期的消费。投资不是看收益率高低,是看这个产品与这个人之间的匹配度。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投资期限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快速营销方式,建议有关部门开展有效的监管,因为在这一场博弈当中,消费者大多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而处于劣势。

比如,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附加条件从而改善现行的基金经营形态,比如设置一年封闭期或者提高短期赎回期的手续费率等。通过给消费者设置一些激励或者约束条件,让客户改变投资基金的心理。毕竟基金不同于普通消费品,买件衣服、买包零食可以试试,抱着这种心态买基金则是完全错误的。

04投资要坚持做时间的朋友

基金投资是长期事项而非短期消费。投资和消费有着本质区别,相比于普通消费品可以“即买即用”,投资基金很难获得即时的收益或满足感,而需要通过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投资策略来实现盈利。很多投资者买入了基金后,看到三天或一周后还是没有收益,甚至跌了,心态上就很难接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基金公司90%是正收益的,而80%的基民却是亏钱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投资者喜好跟风入市、追涨杀跌、急于收益、看跌就抛,冲动投资的行为越来越多。

不理性的追涨杀跌、投资周期过短,也体现了财商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建议,国内的财商教育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和途径进行:

第一,财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国家长热衷让孩子整天学一些他不感兴趣的课程,是为了刷题考高分,而孩子到了30岁之后这些东西或许再也不会用到。相反,在伴随孩子一辈子的财商教育方面,中国家长往往投入不足。也许,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家长的做法。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开始玩“大富翁”游戏,以游戏、生活实践等方式提升孩子的理财意识,让财富管理意识在孩子的心里萌芽、扎根。中小学也应开设包括财商在内的公民基础素质兴趣课。

第二,大众媒介应加大对财富管理基本常识的宣传,纠正大家理财中的择时观念。基金是一项中长期投资,不适宜短线玩家,最好持有三年以上。投资时间越长,成本分摊和复利收益的效果就越明显。遇到市场剧烈波动,甚至金融危机时刻,也应按计划进行。

说到底,投资到最后拼的都是心态,坚持做时间的朋友,时间也会给予我们巨大的回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