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骏:疫情中的企业自救与金融普惠

作者:兰赛 日期:2021-05-25 浏览次数:0
从揭秘“瑞德西韦”背后的年轻制药公司-吉列德的成功之道、到疫情下人工智能新方向预见,We are Here智库启示录集里昂商学院的智慧前沿洞察,从不同角度开启可探索的新知识,传授和疫情中企业发展新视角的挖掘。


从揭秘“瑞德西韦”背后的年轻制药公司-吉列德的成功之道、到疫情下人工智能新方向预见,We are Here智库启示录集里昂商学院的智慧前沿洞察,从不同角度开启可探索的新知识,传授和疫情中企业发展新视角的挖掘。

本期特邀法国里昂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工商管理博士DBA导师卢骏从金融学角度分析疫情下中小企业困境,并提出金融普惠之道及企业自救方案。在疫情好转当下,着力经济复苏。

n  形势严峻,行动者占先机

当前的新冠疫情不仅威胁着居民的健康,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受到经济活动停滞影响的打击也就更大。根据朱武祥、刘军、魏炜等教授对900多家企业的报告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企业账面现金余额无法维持超过两个月,而有30%左右的企业预期今年营收将会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

此次新冠病毒传播的广度和烈度均为罕见,目前尚难以判断何时能得到控制,而其对经济的打击程度超过当年的SARS,应该已成定论。尽管如此,我们相信,疫情对整体经济只是一次性的外部冲击,在疫情结束后经济应该可以迅速得到修复。真正令人可虑的是,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居高不下,面临着债务的沉重压力。对于企业而言,即使拥有正常运营的能力,但在疫情下无法开工(生产部门)或销售巨减(服务部门),仍会导致因现金流无法覆盖债务而出现的破产倒闭结局。

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又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是疫情打击下最脆弱的一环。然而,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最多的就业机会,一旦它们大规模裁员降薪,甚至倒闭,将对经济恢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应对企业部门的困难,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各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主要包括减免企业部分税费,和对于租用国企提供的经营场所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运营负担,但对于面临现金流枯竭压力的中小微企业可能仍有不足。因此,各地政府和银行应当更积极迅速的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援,例如以政府救助基金或银行专项贷款的方式进行定向救助。

n  自救自强,自助者天助之

除了寻求政府帮助以外,企业界自身也需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自救:

一、转型思维

积极转型。对于部分有条件的行业,目前应当尽快将业态从线下转到线上,尽量确保业务能正常运行,以渡过难关。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受到疫情沉重打击的行业如教育培训业,餐饮业等正纷纷向线上运营的模式转型,以在线授课,线上外卖等形式提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原本严重依赖门面经营的行业,拓展线上业务本身也能为企业分散风险。因此,这种转型不仅仅在短期内可以使企业获得宝贵的现金流收入,更有可能在未来逐渐改变行业的运营方式。

二、平台经济

利用平台。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积极利用平台经济的公共属性,继续服务原有客群或是扩展经营范围,也是生存之道。在本次疫情中,平台经济正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正外部性。而认识到这一点、利用好这一点的企业,也更好地活了下来。这一转机,同时也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带来了提升的契机。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何对现有工具和平台进行改进创新,以应对新的需求,不啻为一个新的商业机会。

三、抱团取暖

主动形成互助圈。对于暂时难以转型线上的企业而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获得金融支持,以维持资金链不至于断裂。办法之一是,积极参与和组建基于行业、地域、乃至产业链等生态圈的企业组织。互相支援,抱团取暖。行会、同乡会等组织历来是商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同业关系,保护行业权益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同行和同乡之间彼此互相了解,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有助于互相协作。在本次疫情中,意大利某旅馆因接待过两位肺炎患者而一度陷入没有订单的窘境,此时同城的其他旅馆老板纷纷伸出援手助其渡过难关。这便是行会互助的一个绝好范例。在国内,部分行业也有运作较为完善的行会,而温州、潮汕等传统上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更有得力的同乡会组织。除了行会内部企业之间的互相借贷以外,组织还可以通过担保、增信、乃至集体谈判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信贷。

四、产业链合作

打通供应链,用好供应链金融。可惜的是,除了同行业内企业的横向合作外,目前还比较少看到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纵向合作式的合作。在疫情下,这样的纵向合作可能更有效果。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通俗的说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不同,使它们受到疫情打击的周期可能有差别,从而提供了互相支持的可能。此外,产业链上的企业往往也存在债务链条,通过行会组织的协调,有可能迅速消解一部分“三角债”,降低企业债务负担。

五、普惠金融

向龙头靠拢。中小企业或许应当积极与大型综合性企业,尤其是拥有网络金融平台的企业联系,争取信贷机会。中国的不少大型企业也在承担着一定的普惠金融工作,本身也有意愿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维持经济生态的正常运行。例如,蚂蚁金服已开辟了中小微企业信贷的绿色通道,不仅提供专项额度,向小微商户定向贷款,而且为偿债发生困难的企业提供了债务重组和延期方案。。戚树森等的论文发现,即使在美国,当发生大型灾害后,银行业对于受灾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也相当有限,反而是网络信贷机构能够更快的反应,为小微企业补充额外的信贷需求。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更快,通过大数据合理提供信贷的能力也更强,理应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应对得更好。对于那些确难获得传统渠道金融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这样的帮助不失为雪中送炭。

尽管“在商言商”,每家企业都有需要打的算盘。但从长远来看,只有生态圈内的上下游都健康,天下人的生意都做得顺利,头部企业才真正有机会继续做大做强;平台经济的运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参与平台的各方都渡过难关,整个生态圈才算是“恢复了健康”。这一点,相信会在后面的经济实践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