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二闯IPO,翻台率逐年下降,菜品创新乏力,初代“网红”老矣?

原创 作者:哀佳 石丹 日期:2021-10-21 浏览次数:0
近日,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茶餐厅”)更新招股书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这是继今年3月份递表失效后,第二次向港股IPO发起冲击。如果此次上市成功,绿茶餐厅将成为继海底捞、九毛九之后,第三个成功在港股上市的餐饮品牌。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绿茶餐厅在营收和净利润上均有抬头,扩店速度稳步前进,但翻台率数据、人均消费水平仍低位徘徊,达不到疫情前的水平。
 
这家主打沉浸式用餐氛围、高性价比的中式创意融合菜品牌,曾一度让消费者趋之若鹜。成立至今13年,当行业内网红餐饮品牌越来越多,加之疫情给餐饮行业施加的重压,曾经的故事在资本眼中是否还有吸引力?
 
网红老矣?
 
西子湖畔、歌女抚琴、船头夜宴,用人均60元的价格,在嘈杂的商场中心体验艺术与自然结合的用餐氛围,是绿茶餐厅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商学院》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长楹天街内的一家绿茶餐厅。从外观上看,店铺整体面积不大,门脸不太显眼,用餐高峰期,店门处基本无人排队。与绿茶一贯特色不同,该店并无身着古风唐装的服务员表演节目,取而代之用电视机播放相关视频,氛围感可见一斑。
 
店内装修风格简单,找不到绿茶餐厅标志性的“船宴”和“小桥流水”,所谓沉浸式的用餐氛围很难体会。就餐客人中,家庭聚会居多,偶见一两对年轻情侣上门用餐。记者发现,大部分餐桌上不约而同的都点了绿茶的招牌菜“绿茶烤鸡” “面包诱惑”,一位家住附近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基本上都吃过了,也没什么好点的,这几个菜确实还不错。”记者进一步询问店内服务员,最近是否有新菜品,服务员表示没有。
 
(“北京长楹天街绿茶餐厅”,图源:《商学院》记者拍摄)
 
(“店内用餐氛围”,图源:《商学院》记者拍摄)
 
(“店员简单的服装样式”,图源:《商学院》记者拍摄)
 
2004年,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和路长梅在西子湖畔创建了杭州青年旅社,随着与各式各样的客人相处,他们意识到“融合菜”最适合广泛的顾客群体,于是开设了旅社餐厅。2008年,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一家门店也在杭州正式开业,如今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休闲餐饮品牌之一。
 
在过去的13年中,绿茶餐厅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宁波等地开设分店,目前在中国18个省、4个直辖市及3个自治区均有布局。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绿茶运营中的餐厅总数增至184间,主要专注于华东、华南及华北等三大区域,其中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占据主要收入来源。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绿茶餐厅营收分别为13.12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9.06亿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7%。;净利润方面,绿茶餐厅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4833.6万元,其中,2021年前五个月实现盈利。
 
从人均消费水平上看,绿茶餐厅一直走的是性价比路线。2018年至2021年,人均消费为54.8元、58.4元、61.3元、59.9元,始终在60元上下浮动。那么,低客单价格如何实现盈利?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认为,人均价位在40元–80元之间的大众餐饮想要好好存活,就必须高度重视翻台率和效率。
 
“我们是50元的人均,但花的却是500万元的装修费用,和别的餐饮企业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厅客人坐满就赚钱,但绿茶满客之后翻台才开始赚钱,我们是在用近乎于成本的低价格换取客流,所以像我们这样的餐厅必须重视翻台率。”王勤松多次公开表示。
 
然而,绿茶餐厅翻台率数据逐年下降,难掩颓势。绿茶餐厅2018年至2020年的平均翻台率分别为3.48次/日、3.34次/日和2.62次/日,今年截至5月31日的翻台率为3.32次/日,相比去年有了较大回升。但近几年的数据与曾经一度高到12次/日左右的翻台率相比,不在同等水平。除此之外,2018年至2021年5月31日,绿茶集团每家餐厅日均接待人数分别为809人、650人、441人和550人,今年虽有回暖迹象,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下降趋势。
 
《商学院》记者就财务数据表现出来的问题致电绿茶餐厅方面,对方回应称:“一切以招股书为准。”
 
行业竞争压力大
   
营收和利润回升或许能够给IPO提振信心指数,但在行业竞争压力下,绿茶餐厅还能否打动投资者?
 
执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餐饮运营顾问穆剑表示:“首先,绿茶已经掉队于国内比较优秀的餐饮企业行列,无论是口碑、业绩、门店数,所有这些资本市场关心的问题,绿茶都不占优势,产品老化、装修老化,形象也是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变了。其次,目前资本市场比较喜欢能够快速发展、高速复制、容易标准化的企业,从绿茶餐厅来看,也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8年以前,我国餐饮行业投融资一直较为活跃,之后投融资热度逐渐下降,然而在经历2020年疫情以来,后疫情时代资本热情高涨,截至2021年8月,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事件数86起,涉及到的投融资金额439.1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的2倍,一时间,涌入餐饮行业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
 
 
与同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捞、九毛九相比,海底捞以1597家门店数量遥遥领先,九毛九419家也远多于绿茶餐厅的门店数量。安信证券曾在研报中预测,如果绿茶餐厅成功完成在2021年开设 60 间左右新餐厅,并于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至100间新餐厅的预定计划,绿茶餐厅数量的六年复合年增速将达到 60.21%,超过行业平均增速。但是,以绿茶餐厅上半年仅开出4家门店的速度,这个目标似乎很难实现。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全部都为直营店,《商学院》记者向绿茶餐厅方面进一步求证有无开放加盟计划,对方回应:“目前都为直营门店,未来也没有开放加盟的打算。”但是,从海底捞、九毛九开出的门店数量,这似乎并不能成为限制绿茶发展速度的原因。与之相反,九德定位咨询公司董事长徐雄俊认为:“从本质上讲,加盟和直营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关键在于企业的品牌定位是否精准、运营管理能否做好,食品安全能否管控好。”
 
 
作为聚焦中式融合菜系的绿茶餐厅,细分领域的竞争压力也不小。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就2020年的收入、餐厅数量来看,西贝拥有372家门店,收入55亿元,市占率1.6%;徽菜品牌小菜园,餐厅283家,收入25亿元,市占率0.7%;太二拥有233家门店,收入约20亿元,市占率0.6%,绿茶餐厅排行第四,占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份额的0.5%。徐雄俊认为,“相比主打杭帮菜的‘外婆家’等餐饮企业,绿茶餐厅聚焦融合菜的定位实际上比较尴尬,在品牌上还未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垒。”
 
 
按照部分95后消费者的说法:“对于绿茶的印象就是烤鸡和面包,一两年之前是这样,现在也一样。”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提到,每年会有四次菜品研发,2018年至2020年,分别推出94、120、147个菜品,记者向绿茶集团询问具体的产品研发标准和流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事涉及公司机密,不方便对外透露。”
 
对此,穆剑认为:“对于绿茶这种网红企业,营销、宣传可能做得比较多,缺乏一些在产品上的探索,如果产品不能迭代更新,很快就会不行。而所谓做产品,就是要能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网红产品靠革老企业的命出圈,也要能不断地革自己的命。”
 
“绿茶”靠脸吃饭?
 
绿茶餐厅起初主要靠营造精致的用餐氛围出圈,以“文化+餐饮”的模式让广大消费者沉浸其中,提升用餐体验。然而,当沉浸式的玩法越来越高级,绿茶是否还具有竞争力?
 
“我们将用餐氛围作为获取竞争力的手段,独特的餐厅设计为顾客带来沉浸式的用餐体验,精致的装饰所提供的审美体验,使我们品牌有别于其他休闲餐厅,顾客在餐厅拍照并于社交平台分享用餐体验,有助于加强品牌形象并为餐厅吸引更多的客流量。”招股书中这样描述道。
 
但是,在网红经济也在不断升级时代下,静静流淌的小桥流水、万年不换的服装道具对于消费者究竟还有多大的吸引力?
 
从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数据来看,绿茶餐厅粉丝数量不超过1000人,日活点击量仅几十号人。相比之下,同样是主打沉浸式用餐体验的“文和友”,粉丝数量20万,日活量63.8万。消费者表示:“在文和友用餐,融入到这些为我们打造出来的场景,你很容易忘记自己是在某一家餐饮店。”反观绿茶餐厅,不仅没有融入更多的元素,记者实地探访北京几家绿茶餐厅后发现,部分餐厅甚至砍掉了之前的体验项目,例如:穿着古装在店内抚琴的员工、苏杭标志性的流水和古建以及“船宴”,整体上氛围感体验不佳。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借鉴影视、艺术、科学,技术和设计领域的元素创造出戏剧性的感官体验,为顾客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必胜客用全感官沉浸式投影科技把莫奈花园搬进餐厅,呈现出全感官的用餐效果。而对于这种科技手段的运用,绿茶餐厅并未有相关技术成本投入。
 
 
对于“沉浸式用餐体验”的打造,穆剑认为:“沉浸式的用餐体验可以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获得好的用餐体验和享受,本质上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去进行创造和设计。对于绿茶餐厅来讲,沉浸式体验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占多大比重?现阶段,绿茶餐厅要从产品打造的角度出发,权衡整个过程,把内功修炼好。”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