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未来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 日期:2023-06-05 浏览次数:0
在2023年金融科技论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安全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作主旨演讲。
在2023年金融科技论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安全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作主旨演讲。
 
今年以来,科技界特别是AI界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
    
一、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未来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金融业是使用科技最主要的领域,关于金融科技,国际上有很多的定义,我倾向于这种定义,就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创新一些新的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甚至一种程序,都是金融创新。
    
可以说,一个国家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如何,取决于它使用最新科技的状况。
    
关于科技对于金融革命性的作用,基本上公认的有三块,一是市场,二是技术,三是制度。这三块分别在世界上对应三类国家。市场、需求方面是中国为代表,因为中国有市场,是超大型的市场,有很多事情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实现的,在我们这儿都能实现,因为市场太大了,非常薄的利润就可以支撑一个行业。
    
中国在需求方面,能够给予金融科技的发展相当大的支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传统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要回顾一下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最早是科技公司在搞,金融业不搞,因为垄断饭吃的太好了。中国金融业从支付清算开始的,因为传统银行不注意这一点,由于有垄断地位,大家知道中国金融机构靠息差,息差是理解中国传统金融的钥匙。
    
服务和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有很大的革命性的影响。中国金融科技为什么从科技公司搞起来。科技公司通过支付清算,不触及货币供应,但是会使得现有货币供应流动性快,能够提高购买力。金融科技领域就是这样发展的。这个特点几乎还会影响我们。
    
2、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是我们可以看见的。
    
3、平台引流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我们通常把超大型市场作为我们第一个优势,这个优势还是要继续使用。
    
金融科技来自美国,其影响是革命性的,非常深远。美国金融科技应用还形成了一些庞大的公司,最近苹果市值已经排到第一了,远远超过了其他公司。依托大公司来发展金融科技,也是有必要性的,因为金融科技本身是烧钱的,不光是烧钱还需要有很多的智慧头脑,聚在一起,需要有比较大的工作的场景。美国金融业转型比较深刻。我最近在研究花旗银行,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你要看它怎么不太赚钱,但是每年R&D投入非常大,都是投入在新的设备上,十年前,美国改变了统计口径,R&D算GDP,这是非常革命性的。
    
制度以英国为主,金融制度基本上来自英国,即使到今天,我们做金融研究的基本上要看英国的文献,看美国的文献相对少一些。特别值得说的就是关于产权的保护,隐私权、信息的保护,这方面非常成熟。
   
我们注意到在英国,新的监管范式,新的监管思维差不多都是产生在那里。往前一点,2007、2008年危机之后,国际上监管就是宏观审慎监管,是探讨一种让创新顺利展开的监管范式。
    
英国发展综合环境优良,虽然英国各个方面都在衰退,但是它在全球金融中心评比中始终排在第一位,这值得思考。
   
有一个很深入的问题,前几天在一个市场谈信托的时候,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对于金融的支持和限制的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
   
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科技发展来说,还是发展场景优势,应当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因为我们优势就在这里,其他方面也要迎头赶上。
    
二、平台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我们发现市场活动形式多了一个东西,叫平台。三四年前诺贝尔奖授给了三个人,三个人都是研究公共池塘危机研究平台经济的,平台成为一种经济形式正式登上舞台之前,我们知道市场组织就两种,一是企业,一是市场。
   
科斯定律说的很清楚,在企业和市场之间有一个阈值,过了这个阈值,把所有拿到一个企业里面去做有效率,有的企业做太大了,企业就拆分,拿到市场去做。我们知道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和财产组织形式。平台之后,就有了第三种形式,你说它是企业,不像企业,滴滴平台是企业?就是它不是严格地符合企业的定义,你说它是市场,但是它又有企业的某些特征,不能归成已知的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于是平台自身就是这样一种财产组织形式,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平台型经济机构作为新生事物,是和企业、市场相并列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和财产组织形式。
 
我们归纳一下平台为什么和企业不一样,和市场也不一样?为什么它是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新的财产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它是用户高度参与的双边市场,原来是产品到市场卖,消费者买。这个平台上,供应者和需求者的信息直接碰面,精准匹配,这在过去财产组织形式下是没有的,一些企业都不知道,市场都没有需要了,还在盲目生产,现在平台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是同时发生的。这个意义上,平台有服务业的特征,什么叫服务业?生产和需求同时发生,没有生产就没有需求,平台上做到了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这样,自身是一个有效市场。
    
范围经济,本来大家都有一个身份,我是什么企业,是干什么的,但是平台使得你这个身份模糊,这个模糊不在于自己的业务模糊,而是在于你很容易做别人的事情,很容易就跨行业发展,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范围经济。基本不存在传统意义的产业企业边界,通过现在的科技,冲破行业和产业边界的藩篱比较容易。对某种互联网金融的整顿,可以拆分六类事情,一个平台六类事情都做,可以助贷,可以搞信用评估,可以售后风险管理,一个平台都可以完成。现在监管要求是拆开,桥归桥,路归路,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拆分的过程使得风险比较容易识别,但是不是也要损害范围经济的问题呢?还是可以研究的。
    
既然是跨界不可免,风险跨行业的传染就不可免。以前因为边界清楚,传递没那么迅速,没那么容易,但是边界不清楚,传递就很容易、迅速,它对金融监管安全提出挑战。
   
网络效应,平台上你看它是一个人、一个需求,背后其实是一个网络。基于平台,几乎所有的人群都参与了现代经济和金融活动,这个特别需要在中国发扬光大,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很多地方很偏远,我们要通过平台把他们纳入中国现代化体系之中。当然现在有些地方做的很好,很边远地区的人也通过平台进入到现代化交易潮流之中。这应当进一步的发扬。而且网络效应把很多的事情都改变了,学经济学最头疼的、必学的就是统计,因为你需要知道一个整体的状况,但是你没有能力知道所有的状况,你没有能力知道它即时的状况,于是要靠统计。选定样本,然后根据样本分布特征推断总体。到底是正态分布,还是什么分布,我们靠这个东西来推断问题。现在在平台经济上立刻就有,立刻知道所有的交易者,所有交易规模,而且无一漏外,这个影响很大。
    
大家不是做国际金融的可能不知道国际金融2022年有一个地震式的变化,原来我们国际金融市场定价利率靠的是伦敦金融街那不到20个银行的叫价,利率由他们来说,然后去掉一个最高点,就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算出来的东西。结果发现那里面容易被操纵,而且还不能代表真正的供求关系,2022年开始取消了。取消以后有两个方向,一是到美国国债市场去定,它的回购价格,美国国债市场规模很大,流动性是产生在那里,基准利率产生在那里,这是一个方向;二是日本、欧盟,直接就是数字化定价,这个在国际上是非常革命性的表达,国内影响不大。好多会上谈这个事情,觉得很新鲜。因为现在的利率还是非常原始的办法确定,这个要跟上。只要你进入了数字化的领域,只要科技进入,马上就会有一个定价的问题。这样一个定价的问题,直接就是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就不存在了,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
   
规模经济普遍存在,规模大,有可能产生出很多的效率,但是规模经济有可能有极端,这个极端就是赢者通吃,就有垄断问题,有风险,监管又一个对象出来了。
   
科技效应,平台的业务创新基本上都是基于科技支撑的,平台的运作能够帮助科技成果更顺利实现商业化。通过平台,最新的科技能够迅速到金融服务前沿。所有这些东西创造了一个新的财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就是平台。大家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基本上是给予肯定的。
   
这是关于金融科技的第二点。
    
三、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治理十分必要
    
数字化、网络化等等产生之后,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是垄断。但是当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去考虑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垄断是工业化时期的垄断,现在是数字化时期的垄断,不是一回事。工业化时期的垄断怎么判断呢?市场集中度,它是不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们用这些指标看数字化金融的时候,有时候它并不表现为每一个分割独资领域的占有率,而且它基本上不损害消费者利益,只会使消费者获得好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战。我们监管就需要确定一个理念,应当是创新友好型,审慎包容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
    
健全科学的监管框架,要搞清楚在最新科技基础上的垄断是怎样判断的,怎么看它的好处、坏处,怎么让它好处留下来,坏处去除,应该说还是在探讨。我们要尊重平台经济,特别是双边、多边市场的特殊性,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强调数据的监管和治理。数据资产怎样定义,怎么定价,怎么交易,权属怎么确定,都是问题。这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监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对消费者主权的保护。
   
四、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
    
2022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了,马上让我们感觉到有些领域有灭顶之灾,但是历史证明,科技的步伐是挡不住的。它最终还要推着我们前进。而且科技一定会给我们创造新的生存场景,这点不用害怕,但是确实要跟上它。
   
总之,中关村论坛不断的主题就是金融和科技结合,这是一个常做常新的事情,希望这个事情能够成为中关村论坛的一个特色。
 
本文根据李扬在金融科技论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安全主题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section data-style="margin-bottom: 0px; outline: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caret-color:="" rgb(255,=""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left;="" margin-left:="" 16px;="" margin-right:="" color:="" rgb(163,="" 163,="" 163)="" !important;"="">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