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火“五一”带动旅游消费,国内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小城市成新晋顶流!有你的贡献吗?

作者: 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0
文化和旅游部5月3日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 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 83%
文化和旅游部5月3日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跨省中长线游、周边游和热点景区高位运行。“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出游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下历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国内传统热点旅游目的地城市北京、杭州、大理、厦门热度不减,重庆、长沙、淄博等网红城市,长兴、仙居等小众目的地备受关注。根据数据监测,4月28日18时至5月3日6时,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7768.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6.39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114.5%。
 
消费市场实现较快增长
 
“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启动“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推出各类文化和旅游公益惠民措施。全国1.28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86%,除北方部分省份因季节性原因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景区实现“应开尽开”。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 
 
惠民措施助燃文化和旅游消费。各地结合“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相继推出文化和旅游系列惠民活动,实行景区门票减免或打折,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措施。例如,江苏开展“苏新消费·夏夜生活”夏季购物节活动,发放1.7亿元惠民消费券及5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重庆举办第八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携手平台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石油制品、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0.9%;服装、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4%、16.5%;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20.1%;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3.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餐饮休闲消费持续火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预期持续改善,带动市场销售明显回升,服务性消费稳步改善,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假期消费呈现明显升级趋势,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我国消费需求升级个性化、多样化的一个缩影。”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说。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呈现恢复增长态势,消费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相关企业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和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助力消费升级。
 
出境游进一步复苏
 
随着国际防疫政策优化,出境游更加“丝滑”。去哪儿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出境游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5%,飞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机票平均支付价格较春节下降四成左右。
 
国内游客的出境脚步正变得更广,玩法也日趋多元。马蜂窝大数据显示,电影《灌篮高手》的上映,让日本镰仓再次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目标,热度涨幅达350%。中国香港重回年轻人视野,在迪士尼度过“童话一日”、在城市中来一次潮流与复古碰撞的摄影漫游,都是他们重新拥抱“东方之珠”的方式。
 
旅游热度创新高、旅游消费潜力不断激发、夜间玩法层出不穷、出境游热度再升温——多地“人从众”的背后,折射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内需活力。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表示,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表现给中国旅游业以坚定的信心,市场不仅是正在复苏,而且已经进入了振兴的上行通道。在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看来,“五一”假期掀起的消费热情,对于全年消费提振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国内经济向好向稳发展。
 
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
 
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旅游市场涌现出一系列新场景、新需求、新产品、新服务,成为激活文旅产业新引擎的重要因素,展现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特点、新趋势。
 
一是小众目的地受关注,低线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爆发。同程旅行发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五一”假期期间的“小众”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72%,“冷门”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3%,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150%。今年“五一”假期酒店预订热度增长最快的是新近走红的山东淄博,此外,延边、秦皇岛、黄山等城市酒店预订热度增长也在10倍以上。
 
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单个城市看来,小城市的城市体量和整体接待能力无法赶超一二线城市,但从整体市场规模上看,数量众多的小城市为“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贡献了更多增量。
 
二是学生群体在出游人群中的比例显著提升,“特种兵式”旅游、沉浸式旅游等新型游玩方式兴起,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飞猪发布的《2023“五一”出游快报》显示,今年“五一”,包含演出、玩乐、电竞、餐饮等体验元素在内的“酒店+X”套餐类商品备受青睐,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包含汉服、旅拍、展览等体验元素在内的“景区/乐园+X”商品也受热捧,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倍。
 
第三,逃离城市,拥抱乡村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假期旅行选择。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乡村游的整体订单规模已经恢复到2019年“五一”同期的242%,且在乡村停留3天以上的游客订单占比相较于2019年提升了230%。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五一”乡村游订单中,00后人数占比超过34%,领先于90后和80后,第一次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绝对主力。
 
小城市成为新晋顶流
 
从“无名之辈”到新晋顶流,这些城市做对了什么?与以往不同,这些打法各异的中小城市成为本轮旅游热潮的主角。
 
“国民经济整体上处于恢复状态,人们旅游的需求经过三年压抑有一个集中释放。”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看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像淄博、南昌、洛阳等这一轮受到热捧的城市,都有一个明显共性——有各自的“城市名片”。
 
当城市名片足够特别,搭上网络“春风”,便有了流量“入口”。
 
“入口”有了,还要解决“可进入性”。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正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所言,即便风景再奇特、名片再诱人,要是道路“险远”,可能同样还是“人迹罕至”。对于旅游业而言,交通通达性是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淄博、南昌、洛阳等城市,包括之前爆火的江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距离中心城市不远,而且交通非常方便,“像江门距离大湾区很近,电视剧《狂飙》播出之后就爆火了。”
 
具体而言,江门、淄博、南昌、洛阳均有高铁通达,距离省会的时间距离均在1小时以内。江门站是广东省内第四大交通枢纽,淄博左济南、右青岛,洛阳左西安、右郑州,而南昌本身就是江西省会。
 
这些城市不仅“可进入性”较强,更为重要的是毗邻中心城市,拥有数量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
 
“旅游最终还是要赢得游客,尤其是赢得青年游客。”在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看来,青年游客始终都是旅游市场上最活跃的消费者,他们热爱的东西才是未来市场的主力。反过来说,要提振旅游消费,就要考虑到年轻人手机上就“能玩、能交流、能参与”的体验感。
 
不难发现,新晋网红城市共同的“流量密码”之一,正是善于利用短视频平台放大自身“城市名片”效应。“特种兵旅行之吃遍淄博”“特种兵旅行之南昌”等话题,也成为年轻人共同参与、同时又吸引年轻人流入的“中转站”。
 
这背后,从“人生一串”到淄博黄河大集,从全国头部主播联动到本地千万级大V的培育,工业老城淄博一直在默默蓄力;从建设滕王阁智慧景区,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美食经济,“小透明”省会南昌一直在“补短板”……
 
“最重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要怎么样把自己的‘城市名片’擦亮,并且在有利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打出去。”牛凤瑞认为,地方政府的运作,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十分关键。
 
我国旅游市场展现蓬勃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需求井喷,“人从众”现象处处可见,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展现出我国旅游市场极强的发展韧性和蓬勃的活力。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认为,这一成绩背后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线上平台导流效应明显,OTA等平台的产品和攻略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和落地项目的首选;二是创新产品成为旅游消费热点,沉浸式旅游、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博物馆旅游、定制旅游等各类玩法备受追捧;三是新兴旅游目的地迎来崛起契机,一些注重品牌营销和差异化竞争的目的地跃升成为游客打卡地,这从侧面验证随着我国游客出行经验丰富、年轻游客旅行模式多样化,使得市场迎来一批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窗口期。
 
“展望‘五一’后,要保持旅游消费长期向好的势头,各地必须继续加大业态创新供给,实施更为精准的品牌营销和个性的旅游品牌塑造,持续升级服务水准,如此才能使旅游释放更多活力,更好实现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吴若山说。
 
旅游热的背后,离不开各地对旅游环境维护的重视。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文化和旅游部此前也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五一”节假日市场工作。地方政府主动作为,明确要求旅游住宿餐饮经营者在“五一”假期期间明码标价,防止“文旅刺客”“消费踩雷”。一些地方还纷纷发放消费券,以诚意满满的方式把客人留住。
 
这一系列暖心举动为当地消费带来强劲动能。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仅5月1日一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6%,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达61.7%,城市“烟火气”、乡村“田园风”在如织的人流中逐渐升腾,假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旅游“狂飙”的背后,得益于人们恢复的消费热情,同时也受益于政府出台的系列推动政策。可见,我国经济复苏正在积聚动能,经济恢复得到进一步巩固,回暖趋势令人欣喜。出行人数的激增折射出我国巨大的消费活力,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推效应进一步显现,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潜力。
 
来源 |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新华社、光明网、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