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经济企业注入“强心剂”

作者: 日期:2023-03-01 浏览次数:0
智库观察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智库观察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数据
当前,数字产业已成为国内优势产业,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其中,规划中提及,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这是首次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也意味着数字经济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明确数字中国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规划》明确提出了数字中国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
 
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顶层文件依然是方向性的,从数字经济的基础建设、数字能力、发展环境、规划统筹等方面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是未来助推中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纲领性文件。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认为,《规划》相当于把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之前出台的数字经济规划更多的是以数字技术,数字平台与经济生产活动相融合为主开展的相关规划,此次《规划》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总体发展方略。
 
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规划》注重数字经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与以往政策相比,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举措更加务实、发展路径更加清晰。《规划》整体性、系统性的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布局框架等,有利于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和协同发展,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数字产业成为优势产业
 
“建设数字中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数字技术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盘和林说,当前,数字产业已成为国内优势产业,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体系化,数字产业应成为纵向贯通、横向打通的综合产业体系;二是数字技术提升,比如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形成自主数字技术能力。另外,数字基础设施应有所完善,数字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实现优化。”盘和林说。
 
目标既定,如何落实?《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业内人士认为,“2522”整体框架将数字中国建设路径具象化,更为通俗易懂,也让《规划》的具体要求具备可执行性,有助于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从数字中国的“根基”看,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规划》提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通信、算力、数据市场等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属性,应该着手完善基建配套,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盘和林说。
 
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批复同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此前,4部门已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四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东数西算”工程不仅能带动投资,还将给西部带来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机会。
 
数字经济板块迎来发展契机
 
今年以来,数字经济板块持续走强,截至2月27日,板块整体上涨19.36%,跑赢上证指数(期间累计涨5.46%)。其中,72只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超过20%,鸿博股份(002229.SZ)、汉王科技(002362.SZ)年内股价实现翻番,期间累计涨幅分别达139.10%、106.70%,拓尔思(300229.SZ)、恒久科技(002808.SZ)、赛为智能(300044.SZ)、初灵信息(300250.SZ)、光云科技(688365.SH)等5只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逾50%。
 
同花顺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板块上市公司2022年盈利改善明显。截至2月27日,有103家公司数字经济板块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全年业绩预告,24家公司业绩预喜。其中,铭普光磁(002902.SZ)、顺钠股份(000533.SZ)、易华录(300212.SZ)、高斯贝尔(002848.SZ)、金溢科技(002869.SZ)、达实智能(002421.SZ)、齐心集团(002301.SZ)、旗天科技(300061.SZ)、直真科技(003007.SZ)、实益达(002137.SZ)等10家公司2022年全年业绩有望扭亏。另外,还有18家公司也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11家公司2022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谈到数字经济板块未来发展前景,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催生更多新模式与新业态,同时也能提升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效率,对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规划》中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和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规划》针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瓶颈,给出了解决方案。
 
“对于通信、算力、数字政务、信创等相关企业来说,《规划》带来了行业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将取代过去的‘铁公基’等传统基建,数字基建将成为我国基建的重头戏。”盘和林表示,数字经济的产业主体还是数字企业,国家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主要是为了让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得更加顺畅,是加速产业发展,引导产业方向。
 
对于数字经济板块的投资机会,陈雳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蓬勃发展,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资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在政策引领和时代发展趋势下,数字经济前景广阔。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研发密度高、持续成长性好、行业空间大的相关公司。
 
配置上,兴业证券建议关注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三条主线下,受益于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
 
首先,数字产业化主线:大国博弈背景下,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数字产业化主线下围绕国产替代布局数字经济核心领域:信创、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其次,产业数字化主线:数字经济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行业的同时,也为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生机,产业数字化主线下关注受益于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技术变革的核心领域:智能汽车、工业软件、能源IT、医疗IT等。
 
再次,数字新基建主线:数字新基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推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数字新基建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推进,在为疫后经济修复提供动能的同时,也为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数字新基建主线下关注受益于政策落地与项目配套加速落地的核心领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
 
来源 | 央广网、中国经营报、证券日报、人民日报、光明网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