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样划重点!如何端牢中国饭碗?

作者: 日期:2023-02-15 浏览次数:0
智库观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智库观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关键数据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2全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比2021年缩小0.05。
 
我国农产品贸易2022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343.2亿美元。其中,进口236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出口98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
兔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央一号文件如何定调今年的“三农”工作方向?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如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2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有关负责人回复各界关切。
 
守好“三农”基本盘
 
《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意见》指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解读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处于“供过于求、供小于求”同时并存的发展阶段。供过于求是指绝大多数实物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小于求是指特色实物农产品、品质实物农产品及服务农产品、体验农产品相对不足。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美好+品质”的消费需求,应强化质量发展,实现“种得好、卖得好、卖出好价钱”,消费者得实惠、生产者得收益,反过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耕地与种子一把抓,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将种业和耕地相提并论,把主要的粮食作物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真正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农业农村部:重点从四方面下功夫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
 
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
 
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接二连三,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居间服务,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
 
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着力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
 
四是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这么一个格局,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另一方面,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指引,既充分鼓励引导他们下乡,但也对下乡的资本在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目的就是最后要让农民最大限度受益,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2022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
 
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推行稻油轮作。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来源 | 农业农村部官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中国经济新闻网、北京商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