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票房超4000万!部分地区影院营业率超70%!年末电影市场会“强启动”吗?

作者: 日期:2022-12-07 浏览次数:0
核心观点影院+并非叠加业态,而需要跟影院匹配做整体的提升,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其业态形式与影院主题的结合性,这种探索不能反客为主。同
核心观点
“影院+”并非叠加业态,而需要跟影院匹配做整体的提升,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其业态形式与影院主题的结合性,这种探索不能反客为主。同时,回归到本质问题,电影院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提供优质内容。影院尝试各种新业态最理想的状态是影院将已有客源在新业态中进行消费转化,提高经营效率;而新业态又能增加顾客在影院停留的时间,为影院带来新客源,实现良性互动。可以肯定的是,“影院+”将是未来院线企业的重要发力方向。
 
 
伴随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下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近期,一些地区的电影院陆续恢复营业,全国电影票房回升。
 
全国单日票房一度超4000万
 
从票房情况来看,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11月30日全国电影单日票房为531万元。而从12月1日开始,全国电影单日票房显著回升,12月1日为2305万元,12月2日为2428万元。12月3日(周六)全国电影单日票房则超过4000万元,达到4012万元。12月4日(周日)和12月5日分别为2842万元和1022万元。
 
从单日观影人次来看,11月30日为14万人次。12月1日上升至65万人次,12月2日为69万人次,12月3日则一举超过100万人次,达到112万人次。12月4日和12月5日则分别为79万人次和29万人次。
 
截图自猫眼专业版
 
从营业影院数量来看,11月30日全国营业影院共有4422家。而截至12月5日24点,全国营业影院为5673家,影院营业率约为45.65%。在12月3日和12日4日周末两天,全国营业影院均超过5800家。
 
此外,截至12月5日24点,全国影院上座率为1.61%,较上月同期增加57.84%,恢复至去年同期58%。全国影院线上客流为1420.5万人次,较上月同期增加79.36%,恢复至去年同期56%。
 

截图自猫眼专业版
 
12月5日,全国多个省份影院营业率超过七成。其中,浙江影院营业率约为80%,当日有653家影院营业。广东影院营业率约为78%,当日有1050家影院营业。江苏影院营业率约为73%,当日有802家影院营业。此外,上海、广西、海南、贵州的影院营业率也超过七成。
 
截图自猫眼专业版(截至到12月7日数据)
 
多地电影院有序开放
 
据了解,国庆档后,全国影院营业率持续走低。11月29日,全国营业影院更是跌至4520家,营业率仅36%,创下2022年以来新低。随着全国多地将影院列入恢复营业场所名单,全国影院营业率正显著回升。
 
近期,广州、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已发布公告,有序恢复经营活动,电影院也将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有序开放。
 
如广州市部分影院于12月1日恢复开放。按照要求,影院需严格实行扫场所码、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等防疫措施,并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做好员工健康监测,每天对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广州已有180家影院营业,恢复至10月下旬水平。
 
郑州11月29日起解除流动性管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餐饮等场所有序开放,并严格落实错峰、限流。但一周内,KTV、游戏厅、洗浴足浴等暂不开放。截至12月4日,郑州共有42家影院恢复营业。
 
部分城市影院虽然已经恢复开放,但当地提出了限流要求。如沈阳市自12月1日0时起至12月5日24时调整市内九区疫情防控措施。其中提到,有序恢复经营活动,室内景区、影剧院等开放场所要查验48小时内核酸证明,减少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限流50%的要求。
 
猫眼研究院研究员刘振飞此前表示,全国停业影院中,有10%左右是因为当前环境下产值过低从而选择主动停业,这也反映出市场对于热门影片供给的渴求。
 
12月,各影院最关注的就是《阿凡达2:水之道》的上映。12月16日,该影片将同步北美上映。截至12月7日,该影片在猫眼平台的“想看”人数已攀升至128万人,远远超出《流浪地球2》的46万人。如影院能在该片上映前恢复营业,有望缓解此前低票房带来的经营压力。
 
前述电影人士认为,《阿凡达2:水之道》的上映有望持续到春节档,而这对于保持电影市场的热度将起到关键作用。此外,在票房预测上,包括拓普咨询、电影温特、电影票房BAR在内等多家机构预测《阿凡达2:水之道》国内票房有望达到18亿元到25亿元。影院方面对于该片也十分关注。北京某影院相关人士表示,尽管目前北京市区内的影院仍暂未恢复营业,但影院也正在为《阿凡达2:水之道》的上映积极做准备,一旦开业随时准备迎接“观影潮”。猫眼专业版显示,《阿凡达2:水之道》由美国二十世纪影业出品,内地发行方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电影公司挤进剧集市场
 
逆境之中,积极政策不断加码。11月2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补助地方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国产影片放映和影院建设。
 
过去一年,全国性、地方性影院纾困政策文件频出,通过税收减免、租金减免、财政补贴、发放观影券等形式帮助电影行业纾解困难。
 
4月份,浙江温州、金华两市先后发文,按座位数给予影院补贴;5月份,江苏省出台电影业纾困“25条”,省级电影专资安排10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贷款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6月份,上海市电影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影院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八项纾困政策提振行业信心;8月份,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包括发放1亿元观影消费券,推动更多新片大片加快上映,推动纾困政策落地等。
 
民营电影公司在剧集市场的布局动作也愈发密集,相比疫情前作品数量明显提升。以博纳影业为例,公司在2020年前总共只推出过三部剧,其中《十月围城》和《我是路人甲》这两部还是套拍或翻拍自博纳出品的同名电影。而在近两年,博纳以第一出品方的身份接连推出了两部都市悬疑剧《阳光之下》和《不期而至》,前者改编自知名IP,系列化和类型化的意图明显。
 
此外,华谊兄弟2020年参与出品分账剧《人间烟火花小厨》,并推出了《北辙南辕》《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等网剧,以及今年播出的《消失的孩子》和喜剧《东北插班生》等。
 
反映在财报上,在电影业务受到冲击时,电视剧业务支撑起了万达电影的营收。2020年万达电影的电视剧制作发行收入为7.41亿元,甚至超过了电影制作发行的收入。
 
过去20年,中国电影产业疾驰在快车道上,如今受疫情影响暂时“歇歇脚”,相信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发展局势,多措并举之下,电影产业将很快回到正轨,当下正是吃劲的爬坡期,关键时刻仍需多方呵护。
 
对从业者而言,更应调整心态坚定信念,修炼好内功,整合资源摸清方向,开源节流共渡难关,为深蹲之后的下一次起跳积蓄能量。中国仍是全球两大电影市场之一,随着进口片大片补位,跨年档、春节档等重点档期临近,片荒问题有望进一步缓解。
 
多元化营销时代的自救突围
 
《2022强影之路》白皮书显示,2022年观众年平均观影频次已降至不足2次,达到近年新低。一方面,在下游影城放映端,由于疫情影响,各地影院存在自身不可控的临时停业;另一方面,今年上游影片供应端的商业片严重不足,就算影院正常营业,观众也时常无片可看。观众走进影院的理由与时机越来越少,曾经培养起来的观影习惯,正在被迫改变。
 
数据背后是当前国内影院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如疫情影响、网络观影分流、电商异军突起、影院营销传播策略陈旧等等。随着院线的权力下放,影院自主经营管理的能动性在不断增强,针对上述问题,影院通过更多业态拓展收入,增强风险抵抗能力,以满足其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发展需求显得十分必要。
 
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午休服务”外,近两年广受追捧的剧本杀、脱口秀,也是影院积极拥抱的新业态。在许多地区,“影院+”战略开始落地。如在广州,一些影城定点在影厅内举办脱口秀演出;成都部分影城引入了话剧团在影院内演出;北京部分影院引入了相声表演吸引观众;部分地区的万达影城开展了卡塔尔世界杯相关的观赛活动。这些举措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电影院体验内容的同时,也提升了影院非黄金时段的利用率,拓宽了影院的多元化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影院+”并非叠加业态,而需要跟影院匹配做整体的提升,在实践中,应当注意其业态形式与影院主题的结合性,这种探索不能反客为主。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放映员水平业余、观影秩序无人维护等问题,单纯在表面上探索新业态并没有太大意义。同时,回归到本质问题,电影院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提供优质内容。疫情的影响、内容供给的不足,使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优质影片的生产才是吸引消费者走进影院的不二良方。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影院的自救是无意义的,毕竟,只有渡过目前的难关,才能看得到未来。
 
影院尝试各种新业态最理想的状态是影院将已有客源在新业态中进行消费转化,提高经营效率;而新业态又能增加顾客在影院停留的时间,为影院带来新客源,实现良性互动。虽然影院在新业态的布局上还面临一些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影院+”将是未来院线企业的重要发力方向。
 
有观点认为,在与各种新业态结合之后,观影将成为电影院最基础的功能,影院的经营也将进入 2.0 时代。无论是对电影院还是其他企业,剧本杀等新业态的能量都比想象中更大。
 
来源 | 中国新闻网、证券时报、财联社、证券日报、中国青年报、红网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