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头雁”效应,六大行集体发声支持实体经济!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贷款快速增长……

作者: 日期:2022-10-17 浏览次数:0
10月16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公告,均表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10月10日,邮储银行也发布了
10月16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公告,均表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10月10日,邮储银行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国有六大行齐发声,充分发挥了“头雁”效应。
 
六大行齐发公告
 
近日,6家国有银行及中国人寿保险陆续发布公告,披露了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前三季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关成效,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发挥国有金融机构支柱性作用。
 
10月16日,工商银行公告称,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元以上投融资。在保持新增投融资快速增长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同比多增4573亿元。优化信贷结构方面,该行基建领域、制造业和绿色贷款、科技创新、普惠金融及乡村振兴方面均实现高速增长,多项贷款增幅超30%以上。同时,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助力稳市场主体。
 
10月16日,建设银行公告称,该行信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经营业绩符合管理预期。截至9月末,该行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该行表示,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持续完善三道防线、母子公司、境内外协同控险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前三季度资产回报、资本充足、净息差等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同业前列。
 
10月16日,农业银行公告表示,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经营业绩稳健向好。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该行表示,前三季度,该行财务基本面总体稳健,资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收入、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取得新进步。
 
10月16日,中国银行公告表示,该行出台了8个方面42条支持措施,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现,贷款总量实现较好增长。三季度末,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提高信贷审批与投放效率,支持受困主体纾困。同时,前三季度该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
 
10月16日,交通银行公告称,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主动担当作为,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其中,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增幅10.63%,同比多增950亿元。前9个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增量贷款占比超过60%。9月末境内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超过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2%。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较6月末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10月10日,邮储银行公告表示,前三季度,该行客户贷款总额超过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过10%,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客户存款总额超过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过8%。收入、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实现新进步,收入结构优化,经营效率提升,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取得积极成效。
 
除国有大行外,中国人寿保险10月16日也发布公告称,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9月末,该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超过3.3万亿元;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近3.5亿人。
 
贷款结构优化,制造业等领域信贷投放提速
 
各大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贷款快速增长。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8100亿元,增幅达37.5%;建设银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达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达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5800亿元。
 
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各大行投入更多信贷资源。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34.0%;中国银行绿色信贷较年初增长约36%;建设银行绿色贷款近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交通银行境内绿色信贷重点支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运营、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等领域,绿色信贷余额超6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超25%。
 
投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等普惠金融群体的信贷规模稳步增长。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7.6%;中国银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约35%;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近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
 
助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中国银行制定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方案。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交通银行国际结算量、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分别增长13.38%和39.50%。
 
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绿色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向国有企业改革、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累计投资超过4000亿元。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再一次成为了关注焦点。这一战略选择,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已经落定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回望“十三五”,中央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作了多次重要部署,无论是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还是提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始终不变的核心逻辑就是“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十年荏苒,初心未变。经济发展着力点的判断稳健可预期,再一次证明了在经济发展政策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在夯实实体经济中发力。这是我们始终要保持的一种战略定力。
 
为何实体经济成“C位”
 
为什么实体经济始终站在发展的“C位”?原因有很多层面。向内看,我国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世界奇迹中,实体经济的表现最为突出: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部门。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制造”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张名片,十年间,中国制造更是“蝶变”为中国智造。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其中功不可没。
 
也正因此,我们更需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制造业上有发展优势,更因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体系作为底座,即便短时间能实现一定增长,也不过是容易破裂的泡沫。无论是提升创新能力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作为依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
 
向外观察,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正在伴随着全球化多元冲突、不确定性加剧而日益凸显。特别是到了今天,当发达经济体也开始纷纷反思以往的“脱实向虚”发展模式、重估制造业重要性之时,在十年之前就锚定的着力点,足以证明决策层的战略远见。
 
必须承认,我们的一些行业依然处于供应链下游甚至外包位置,远离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核心。这种情况不仅导致我们可能随时遭遇“卡脖子”风险,还意味着我们付出的环境、人力、资源等成本,可能无法获得对等的投入回报。
 
也正因此,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就需要改变过去相对粗放的发展模式,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坚持自立自强,构建可靠可控的强大产业链。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需要不断补齐短板,特别是在那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我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就是闯关“秘诀”之一。接下来,我们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来源:证券日报、证券时报、新京报、上海证券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