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报告!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预计今年我国CPI平均涨幅有望实现3%左右的目标,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

作者: 日期:2022-08-12 浏览次数:0
人民银行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人民银行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支持。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0.8%,较上年末分别上升2.4个和0.5个百分点。金融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29.7%。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去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关于货币信贷,报告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报告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墨颇多,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具体到实施信贷政策,报告明确,下一阶段将进一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构建和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稳、结构优的动态平衡。
 
一方面,把握好传统驱动力和新兴结构性潜能间的关系,“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抓紧有利时间窗口“立”,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转型重点领域,挖掘绿色投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结构性潜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目前经济金融形势下,货币政策在发力方式、节奏和力度的把握上需进行综合考虑。政策重心仍在于有效提振需求,通过保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实现宽信用、促投资、稳增长的效果。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央行对国内经济研判边际乐观、总体谨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再强调“三重压力”,显示经济趋势向好,但相较于一季度重点关注疫情散发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稳经济的重要制约,在“国内消费恢复面临居民收入不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环境下,稳经济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他认为,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企业和居民加杠杆意愿仍不强,青年失业率居高,需要进一步加快政策落实,提升政策传导效率,积极扩大内需、稳定有效投资,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
 
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7月中国CPI同比增速创2020年8月以来新高,央行在最新报告中加大了对通胀的关注力度,不仅在展望世界经济时称“当前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还以专栏的形式详解了中国目前的通胀形势,预计今年我国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任何时刻,中央银行都应该对物价走势的边际变化保持高度关注,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客观研判未来通胀形势,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安排。”报告称。
 
在物价上,本次报告对通胀关注较多,关注“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开启”,以及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仍然较高,强调“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并关注输入性通胀压力,“警惕通胀反弹压力”。
 
《报告》还称,下一阶段,受消费需求复苏回暖、PPI 向 CPI 滞后传导、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开启、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预计下半年 CPI 涨幅将有所上行,中枢较上半年水平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 3%,对此要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研判,警惕通胀反弹压力。
 
“近段时间以来,CPI涨幅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于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影响,特别是疫情影响导致民众囤积、供应链受阻等因素是重要原因,因此主要是预防性需求上升以及供给受限导致CPI出现上涨,不是内生性的需求增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记者表示,整体看,疫情的局部性影响仍然存在,CPI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这需要密切关注物价水平的变动,但当前的物价水平尚不会对货币政策带来掣肘,也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但对物价走势需要密切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避免对经济稳定运行带来干扰。
 
中金公司研报也认为,尽管央行关注通胀风险,但是通胀可能不会成为现实威胁。这是因为一是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已经体现得较为充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尤其是PPI 从高位快速下行,PPI 向CPI 传导反而可能意味着CPI 会受到拖累向下;二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绝对规模较大,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猪肉对CPI 同比的进一步推升也相对受限;三是经济恢复偏慢而居民收入放缓,核心通胀持续偏弱。其实在过去出现结构性通胀时期,央行也会表达对通胀的关注,但是由于实体需求偏弱,实体很难出现广泛的物价上涨,央行或不会因此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温彬指出,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成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最关注的内容,并在保持币值稳定首要目标下,确定下一步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温彬认为,基于对下半年的通胀形势研判,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也将坚持稳健取向,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
 
“总体来看,国内通胀压力比较稳定,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说。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指出,《报告》提出“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这意味着对于通胀变化或将采取相机抉择的做法,如果物价落在容忍范围内,政策重点仍将落在推动经济和就业修复的层面。但如果突破容忍范围,或将对调整货币政策形成驱动力量。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营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