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还能这么用!多地银行探索应用数字人民币发放贷款,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便民性进一步提升

作者: 日期:2022-07-12 浏览次数:0
从近几日动作来看,数字人民币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推进。
从近几日动作来看,数字人民币在金融场景的应用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推进。
 
7月11日,据不完全统计,近半个多月以来,数字人民币已在理财、贷款、保险、数据交易等多个领域推进应用,其中既有个人用户体验尝鲜,也有越来越多的B端企业感受到了数字人民币交易带来的便利。
 
从以往聚焦的日常零售交易到如今进一步向金融场景渗透,在业内看来,数字人民币后续的应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拓展,包括跨境支付结算及商品、金融交易方向等,也值得期待。
 
应用场景继续扩容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继续扩容,多家银行积极探索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贷款。
 
6月7日,农行江苏苏州太仓分行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向太仓市亿砼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普惠贷款150万元。企业可在对公数字钱包内,通过支付模块进行转账交易,直接支付上游供应商的货款。
 
6月30日,苏州银行以数字人民币为主要形式向苏州某机械有限公司发放2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苏州银行在了解企业相关情况后,用较短的时间为企业设计了2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方案,并且通过数字人民币形式将贷款发放至企业在苏州银行开立的数字钱包,用于企业支付货款和备用金。
 
从信贷领域看,针对C端,邮储银行近日在陕西省成功落地全行首笔数字人民币汽车消费贷款放款及受托支付业务。
 
据了解,个人客户在邮储银行合作机构的汽车销售平台选择购车方案后,可在邮储银行手机银行提交贷款申请,邮储银行线上审核通过后,贷款资金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至客户个人钱包,并实时受托支付至合作方对公钱包,完成购车流程。客户后续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到期自动还款或在线自助提前还款。
 
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在探索企业端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贷款。据新华社报道,台资企业昆山宇昕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向昆山农商行借贷40万元,用于支付上游供应商原料款。本笔贷款同样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也成为内地首笔台资企业数字人民币贷款。
 
“从试点情况看,数字人民币充分发挥了安全、便利、快捷、精准的优势,例如数字人民币与汽车销售场景应用,客户贷款、购车等操作便利快捷;另外也充分发挥了数字人民币普惠特性,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评价,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一方面加快了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活跃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银行机构动作外,也有消金公司在拓展全流程线上化数字人民币贷款的创新实践。
 
7月11日,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邮消费金融已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发放“邮你贷”个人消费贷款。这标志着数字人民币融入消费金融行业的一次全新应用实践,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离线、点对点、智能合约等优势,进一步实现数字金融闭环,推进消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另据不完全统计,就在近半个多月以来,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突破不断,除了信贷外,还在保险、理财、数据交易等领域应用也在不断试水。就在7月11日,“厦门首单数字人民币保单落地”消息引起多家业内关注,此次保单由白鸽在线(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公司共同完成,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可扩展和可定向的特性,推动数字人民币与保险业融合发展。
 
数字人民币成拉动消费新方式
 
今年以来,多地政府联合银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共同向当地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人民币已成为促进消费的“新方式”。
 
仅第三批试点地区中,就有厦门、天津、温州、金华、广州等多地都开展了提振民生消费的相关举措,发放金额多在千万元规模。其中,厦门计划投放总计2022万元的“数币”红包,包括18万个金额为100元的普通红包与222个金额为10000元的“锦鲤红包”;义乌亦在上半年进行了首次数字人民币红包体验活动,发放共计1000万元。
 
前两批试点城市亦继续通过数字人民币向市民“撒钱”,如深圳在6月初通过美团平台发放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深圳相关人士表示,这一举措是深圳促消费政策“组合拳”的一环;以实招提振民生消费,助力商业企业持续向好。
 
作为数字人民币流通中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多的银行亦参与到数字人民币拉动消费的活动中来。去年进入运营机构名录的招商银行,近期已在其手机银行APP上,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特惠体验专区”等板块,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购买特定产品,将得到折扣优惠,同时还有相应抽奖机会。不仅如此,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等多家银行亦在今年不定期推出过相应的消费优惠活动。
 
借助于“618”消费节,互联网场景方尝试在所有23个试点地区派发红包。京东科技数据显示,在“618”期间,用户在该平台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达4亿元,较去年增长超18倍,并超过2020年12月数字人民币开始在京东试点至2022年5月以来的交易总和。美团数据亦显示,5月30日至6月19日,报名参与深圳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的用户已在5.2万余家美团商户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这些商户在美团平台的交易订单量和订单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58.9%和64.6%。
 
“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多地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式。”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亦对打造数字城市、增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精准拉动消费。同时,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对红包的使用时间与适用范围做出精准规定,不可转给他人使用、超过规定时间就要收回等。
 
深挖多元应用场景
 
除了吃穿住行等日常消费场景,金融消费也成为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的另一重点。
 
近一段时间,多家银行也在积极探索搭建各种应用场景,布局数字人民币服务生态。近日,记者在建设银行APP上看到,该行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理财服务,并在该理财专区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两款理财产品,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1元起购”。
 
数字人民币零钱如何打理也是近期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工行、建行、农行均已推出数字人民币钱包余额智能管理功能,提供数字人民币组合支付、红包实时发放和钱包余额自动兑回银行账户等服务。建行去年半年报和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6月末到2021年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从189亿元增至435亿元,半年增长率为130.16%;累计交易笔数从2845万笔增至8475万笔,半年增长率高达197.89%。
 
“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服务实体经济和便利百姓民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此前,在谈到数字人民币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把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落脚到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上去,让更多的企业、个人能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价值。
 
董希淼认为,我国移动支付十分发达,移动支付工具非常多,因此场景丰富程度往往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体验。完善的生态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能让数字人民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进而吸引更多的老百姓选择使用。
 
随着各个试点城市越来越多红包活动的开展,再加上多元化民生应用场景的接入,业内人士预计,数字人民币无论是应用生态、交易规模还是个人钱包的开立数量均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突破不断,是数字人民币试点进程持续深化的具体表现,银行此举可以将发展数字人民币的重要使命与自身业务结合起来,既能够拓宽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领域,也能够带动银行自身业务的提升,在丰富产品、服务品类的同时强化客户黏性,为客户带来更为便捷、高效的数币体验。
 
展望后续,苏筱芮认为,数字人民币不仅将在金融领域进一步拓宽加深应用,还有望与银行的账户体系进行结合,为金融客户的存、贷等高频功能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体验,例如与银行账户的快速兑出兑回、使用数币+银行账户的组合支付,以及探索数币与银行信用账户之间的充值转化等。
 
周茂华则称,随着数字人民币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其使用优势不断得到体现,预计数字人民币后续还将在金融领域场景稳步推进,未来也或将逐步向理财资管,跨区域、跨境支付结算及商品、金融交易方向拓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北京商报、新京报、经济日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