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0条加快经济恢复措施来了!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你最期

作者: 日期:2022-05-30 浏览次数:0
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同时,上海市推出了强有力的支持政策。
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同时,上海市推出了强有力的支持政策。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涵盖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复工复产复市、稳外资稳外贸、促进消费、拉动投资、资源要素的保障、民生保障和优化营商环境等8个方面共50条具体政策措施。
 
《行动方案》显示,上海市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
 
图为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的通知。
 
据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官方信息平台“上海发布”消息,当天,上海市召开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工作部署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要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加快推动经济恢复重振。全力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尽最大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在全力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方面,上海市将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项目前期审批绿色通道,新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可顺延3个月缴纳。同时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0条措施助力上海经济恢复重振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4.32万亿元。疫情给上海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冲击。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稳住经济大盘,首先得稳住市场主体。《行动方案》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方面,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为企业减负。
 
如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纳税人可延期纳税申报或申请延期缴纳税款;对困难行业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岗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
 
“上海将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减轻包括用工、用能、房租、社保、税费等在内的各类成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初步测算,上海此轮《行动方案》叠加上一轮纾困政策,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以上。
 
当前,上海各个区域都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315家规上企业已经100%复工,实现了“应复尽复”。但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员到岗和产能恢复情况不理想,有的企业达产率还不到50%。
 
为此,上海提出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自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推出扩大企业防疫和消杀补贴范围、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等措施,支持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上海将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专员服务机制,提前启动2022年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加大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力度,鼓励港航企业减免货物堆存费和滞箱费,助力外贸企业履约订单。
 
在促消费方面,上海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发放消费优惠券,支持文创、旅游、体育产业发展。
 
在扩投资方面,上海将在年内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区改造,全面提速零星旧区改造,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复工复产和新项目开工建设,支持扩大企业债券申报和发行规模,充分引导和激发社会投资。
 
上海的行动方案还要求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各项支持政策。优化人才直接落户、居转户、购房等条件,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通过发放一次性补贴、爱心礼包等形式,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全市各部门、各区要抓紧出台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以最快速度落实落地,高效直达市场主体。要持续开展各层各级领导干部“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的服务机制,实施市场主体纾困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说:“我们看到,这次出台的50条措施一是覆盖面较广,既有企业又有居民,既有生产端又有消费端。二是含真金白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让企业能够感受到政策温度。”
 
抓经济发展和抓疫情防控同等重要
 
“上海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出台50条措施很不容易,这表明了一种态度:抓经济发展和抓疫情防控同等重要。打赢疫情防控是上半场,恢复和重振经济是下半场。”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说。
 
全方位激发经济活力,上海将多管齐下:稳外资,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专员服务机制,启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促消费,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0000元补贴,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发放消费优惠券;扩投资,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新型基础设施等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等。
 
在各项举措中,促消费备受关注。2021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交易和贸易,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蓬看来,消费能够跨越多个场景,就像是一个“火车头”,把生产、流通、投资、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牵引起来。“除了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我们还要鼓励大众消费,让更多小店恢复烟火气。”
 
王思政认为,政策出台之后,下一步要着重抓落实。“时间就是金钱,要早落实、快落实、把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让政策效应最大化。”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在防疫上层层加码,影响复工复产效果,“要改变考核导向,把基层的理念扭转过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大家把主要精力逐渐放到经济发展上来。”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组合拳已经成为应对疫情冲击的一大重点。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六方面33项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25日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再次明确,六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
 
此前召开的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也提到,要用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突出就业优先,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保民生,落实落细留抵退税减税等组合式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确保粮食稳产和能源稳定供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畅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以有效举措增强民企信心。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稳地价稳房价,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经济形势可见的压力。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4月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对疫情的冲击有所体现。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表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及4月的经济数据并不乐观,但随着相关区域的疫情进入相对可控的区间,未来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复苏也是大势所趋。从稳经济大盘的角度,归根结底就是政策要尽快落实,各行各业各领域突出自身特点,以尽快疏通正常生活为核心,不仅要在政策层面上支持、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给市场、给人民群众一个定心丸,稳定住大家的预期和信心,“这个可能比经济数据面本身更重要”。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