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会议,定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版块迎较大投资机会

作者: 日期:2022-04-28 浏览次数:0
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从布局重点看,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
 
有券商机构指出,部分基建领域可能是当前和今后时期的重点。其中,市场规模较大的领域有水利投资、市政管廊和燃气管网(该两者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这些领域往年投资增速趋缓甚至下降,未来增速有望上行。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哪些关键点?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如下重点要点:
 
 
01
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02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适度超前
 
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
 
03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04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
 
05
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
 
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
 
06
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
 
07
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
 
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08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
 
09
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
 
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释放什么信号?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认为,今年是“十四五”的第二年,是“十四五”规划部署的大量重大工程和项目抓紧落实的时间点,也处于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面向长远作出的战略部署。
 
董煜表示,其意义跟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非常明确的关系,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要求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这就要求有一个全国性的基础设施的网络来支撑统一大市场。
 
在他看来,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跟当前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稳增长压力比较大,再加上4月份以来货运物流畅通受到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地区复工复产,甚至给群众消费、生活带来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把精力放到稳增长上面来,虽然此次会议是谋长远的一个部署,但对当前稳增长、拉动有效投资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基建事关长远,但当前也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能对稳住当前全国经济大局、稳定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要把基建投资作为下一步拉动投资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乘数效应去稳定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董煜称。
 
会议明确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要立足长远、要适度超前、要科学规划、要多轮驱动、要注重效益。
 
在董煜看来,这5大原则非常有针对性,“立足长远”明确了目的性,“适度超前”跟形势相关,明确了节奏,“科学规划”明确了工作要把握的基本立足点,“多轮驱动”明确了推动方式,特别是强调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注重效益”明确了可持续,要提高经济回报。
 
同时,会议还明确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提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此次会议非常有针对性,全面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其中有重点、有步骤,任务非常清晰明确,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董煜认为。
 
董煜提到,一方面完善基建网络,一方面补短板,同时要打破一些堵点,这跟当前构建双循环格局特别强调要打破经济循环中的堵点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好多堵点是跟基础设施相关,比如说一些地方的断头路,有些地方物流不畅,也包括一些民生方面需要改善,但是缺乏相应的市政设施作为支撑。
 
从布局重点看,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光大证券表示,会议指出本轮基建投资的主要方向,即水网、路网、能源网络的搭建。中央层面牵头协调,解决基建面临的要素审核(如用地指标、用能指标、环评等)、资金来源、区域间规划协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有效推动基建项目快速落地。
 
招商证券指出,部分基建领域可能是当前和今后时期的重点。其中市场规模较大的领域有水利投资、市政管廊和燃气管网(二者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这些领域往年投资增速趋缓甚至下降,未来增速有望上行,可重点关注。
 
稳增长需要基建发力
 
一季度全国投资增长9.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其中,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长8.5%,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逐月上升态势。
 
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副研究员唐斯斯表示,一季度投资的良好开局,得益于基建投资的全面发力,新旧基建投资形成了合力。从年初各地发布的项目清单来看,新基建、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园区配套设施和重大民生基础设施等是各地投资重点,新老基建重大工程项目数量占比普遍超过50%,其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项目,传统基建主要以交通、重大民生项目为主。
 
“重大项目作为逆周期政策下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有较大可用规模专项债券、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的支持下,2022年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唐斯斯表示。
 
基于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重点区域物流存在堵塞的背景,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促进基础设施的联网补网,无疑有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考虑。
 
“中央财经委会议之后,有些地方已经在积极响应了。‘十四五’期间的重大项目,有些已经定了,但中后期有些项目还在谋划中。基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还有一些新需求,比如为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开展相关产业集群布局、‘卡脖子’项目科技攻关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
 
唐斯斯也指出,项目投资要坚持质量优先,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大优质固投项目储备力度。同时,选择重点产业链入链项目和配套项目,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瓶颈制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此次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从嫦娥玉兔飞天揽月,到南水北调润泽万方,再到大兴机场凤凰展翅、中国天眼探索寰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但与此同时,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堵点难点。“应该看到,在乡村振兴、城市高品质生活、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还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涉及基础设施的功能布局、互联互通、综合效益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传统的“铁公基”项目相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涵盖面广,更加注重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需要提前谋划、整体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篇章中的一部分。
 
龙海波表示,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有利于更好发挥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进而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更好凸显基础设施的‘中流砥柱’作用,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三是有利于更好体现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高品质生活和幸福美丽乡村的向往。”
 
专家表示,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作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避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能错误地让基础设施建设与拉升地方GDP画等号。
 
如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会议强调,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就是要围绕兼顾短期稳定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的要求。”刘立峰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影响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的同步实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经济时报、中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基金报、第一财经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