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内税收收入十强省市出炉!广东、江苏、上海排名前三甲,你的家乡排第几?

作者: 日期:2022-04-14 浏览次数:0
税收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收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2021年全国内陆31省(市)国内税收收入谁的成绩最好?
根据各省(市)税务部门发布的数据梳理发现,基于我国对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2021年我国经济大面积复苏,绝大部分省份经济均出现强劲反弹。
 
其中,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四川、河南、湖北和河北。这一排名跟2020年大致相同,只有湖北省位次发生了变化,由第10位跃升到了第9位(见图表)。
 
2021年全国各省(市)国内税收收入10强
 
(数据来源:各省市税务部门,不包含海关代征和进口税收)
 
广东省财税收入拔头筹,深圳财政收入首破万亿元
 
2021年国内税收收入过万亿元的省份共有6个,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其中广东省以22653亿元排名第一。这个排名与广东省GDP的全国位次相匹配。2021年,广东省以12.44万亿元的GDP拔得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省内,深圳辖区财政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元,实现了从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的不足1亿元到2021年超过1.1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据深圳市财政局,2021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110亿元,比2020年增长13.5%。其中,中央级收入6852.2亿元,增长15.5%;地方级收入4257.8亿元,增长10.4%。地方级收入中,税收收入3450.5亿元,增长11.8%;非税收入807.3亿元,增长4.8%。
 
从2015年到2021年的7年间,深圳辖区财政收入连续迈上了7000亿元、8000亿元、9000亿元和10000亿元四大台阶。深圳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4257.8亿元,也是首次突破4千亿元,显示深圳财政综合实力更上一层楼。此前,2010年深圳地方级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4年破2000亿元,2016年突破3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财税效益质量继续领跑全国。数据显示,深圳单位面积财税收入和税源密度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超5.5亿元(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税收的水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
 
此外,深圳服务全国全省的能力更加突出。2021年深圳中央级收入占辖区收入比重为62%、增长15.5%;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103.43亿元,增长9.1%,而2021年深圳地方级收入规模占全省地方级收入总量的30.2%,占全省地方级收入增量的34%,直接拉高全省地方级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2021年深圳地域税费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0533.1亿元;同期,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30664.85亿元,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4.9%。这与深圳财税规模庞大、结构合理且质量高,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期分不开,彰显了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增长动力。
 
深圳既有中国平安、华为、腾讯、正威国际等巨头企业,也有比亚迪、迈瑞医疗、顺丰控股等领军企业,也培养了华大基因、传音控股、思摩尔国际、国信证券、奈雪的茶、东鹏饮料、康泰生物等行业龙头。
 
整体看,深圳的财税结构呈现“8868”高质量分布格局,收入质量较高。其中,深圳地方级税收占全市收入比重超8成,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近8成,其中现代服务业税收占三产税收超8成;先进制造业税收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超6成。
 
多地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印证着各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北京税收收入占比达87.1%,比前几年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浙江税收收入7172亿元,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10.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8%;江西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6%,全省工业税收增长近20%,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四成。
 
总的来看,2021年地方财政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稳中向好。各地财政收入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
 
2021年,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3亿元,增长14%,两年平均增长8.3%;甘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8亿元,增长14.6%;福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43.84亿元,增长11.3%;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2.3亿元,增长12.2%。
 
“2021年,各地积极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助企纾困解难,有效拉动新基建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恢复常态,新型财源持续增加,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多地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例如,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36.8亿元;海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6%,增收61.5亿元;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2.3亿元,增长8.1%,高于预期目标5.1个百分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受疫情冲击等影响,前两年我国财政收入持续低位运行,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促进财政收入超预期增长。同时,各地政府坚持“放水养鱼”,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通过积极发行政府债券、利用PPP等财政金融工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财政收入增加提供有效支撑。此外,我国不断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持续提高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水平。
 
多地收入形势好于预期,支出也保持了一定力度。福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10.92亿元,增长7.5%;山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09亿元,增长9.5%;湖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64.8亿元,增长3.4%;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8.5亿元,增长1.6%。
 
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各地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民生支出,基层“三保”等得到有力保障。多地民生支出达七成以上。例如,吉林财政支出3696.7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左右;河南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省民生支出781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
 
各地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既做大财政“蓄水池”,也算好财政“精细账”,继续落实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要紧处的要求。
 
应对压力出实招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22年一些地方依然面临减收增支压力。李旭红分析,收入方面,2022年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会给地方政府带来短期减收压力。
 
同时,受疫情反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支出方面,随着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领域对民生支出要求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刚性增加。
 
面对困难挑战,多地充分研判,科学合理制定2022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长目标。“2022年,北京财政收支的主基调是增收潜力和减收压力并存。”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表示,北京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为6169.6亿元,增长4%。
 
河南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5%,将重点支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现代产业体系,保障重点民生等。安徽支持推动项目、企业、人才和资本落地,支持做强园区经济,做大税源、做强税基、做优税质,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各地还纷纷拿出实招,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介绍,今年广东将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并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
 
“今年‘紧平衡’的财政形势不会实质性改变。”王泽彩表示,各地应认真落实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做大经济“蛋糕”,创造财政增收空间。同时,科学分析阶段性经济下行、疫情持续演变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尽可能避免出现“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问题。
 
财政政策要开源节流
 
退税减税降费,是我国当前一个时期稳经济、保增长的重要部署,但2022年政策实施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直接和主要的问题是财政资金的压力。我国总体上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收支缺口导致的财政赤字持续存在。
 
近年来受疫情冲击影响,处于经济增长下行中的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有所下降,而为稳定经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支出增长有所上升,由此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收支的缺口。面对这一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开源节流的财政政策措施:
 
节流方面,主要通过进一步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坚持中央财政带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地方财政从严从紧,节俭办事等;开源方面,主要是提高金融、石化、电信等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率,今年中央财政动用了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1.65万亿元,其中,央行上缴利润超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同时,为保障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由中央财政“托起”退税重担。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幅预计高达18%,达到9.8万亿元,并通过安排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设立3个专项,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就业保民生。寄希望通过退税减税降费进一步涵养税源,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
 
为确保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生效,税务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不断提高便企利民服务水平,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
 
一是加快政策落实落地。目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及其解读等政策文件,为各级税务部门落实新政、各市场主体直达快享提供了依据。
 
二是简化政策实施流程。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进一步优化留抵退税办理流程、简化退税审核程序、提升留抵退税的服务水平,加快了新政落地见效的速度。
 
三是跟踪政策实施效果。要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加强政策效应分析,为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退税减税降费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不断增强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
 
四是提升政策实施效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成熟,税务部门应加快升级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确保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好操作、易实施、快落地、早生效,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中国税务网、证券时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