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信号|美联储年内或将加息300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将承压;国产新冠口服药迎突破,开启新一轮竞速战?

作者: 日期:2022-04-09 浏览次数:0
国际美联储年内或再加息300个基点,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北京时间4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3月15日-16日议息会议的会议纪要。在这场会议上,美
国际

美联储年内或再加息300个基点,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北京时间4月7日,美联储公布了3月15日-16日议息会议的会议纪要。在这场会议上,美联储决议加息25个基点,新鲜出炉的会议纪要透露出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包括未来可能有数次50个基点的加息以及5月份开启缩表的规划。

美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表示,美联储需要在年底前将联邦基金利率再提高300个基点,以应对目前过高的通胀。这意味着美联储在今年剩下的六次会议上平均每次要提高50个基点,将利率区间升至3.25%~3.5%。

许多与会者指出,在未来的会议上,一次或多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特别是在通胀压力持续加剧的情况下。然而,一些与会者表示,鉴于近期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他们认为,在本次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是适当的。

谈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随着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中美利差收窄。从过去经验看,中美利差收窄将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带来一定压力。”

随着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更为激进的实行紧缩政策来对抗通胀,并会因此放缓经济,美股开盘走低,盘中,随着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发布,美股短线跳水并收跌。道指跌0.42%、标普500指数跌0.97%、纳指跌2.22%。科技板块领跌,苹果、亚马逊、微软和特斯拉跌幅显著,此外,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和美满电子科技股价分别下跌5.9%和2.6%。

与此同时,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5月开始缩表。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认为,缩表将对10年期美债起到更直接影响,而对美股、大宗商品等其他大类资产的影响基本可控,年内依然看好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的表现。

点评:加息与缩表同步,美国货币政策将进入“量价双紧”时代。在通胀压力未见缓解前,美联储不大可能放弃紧缩,反倒是如果通胀压力持续存在,且缩表进展良好,美联储还可能加快紧缩步伐。美国货币紧缩仍将是贯穿2022年全年的主要宏观风险。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是重要的外部不确定性。

医药

国产新冠口服药迎突破,港股开拓药业盘中大涨200%

新冠抗病毒小分子口服药物,因其可快速量产、可及性强、性价比高等优势,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中最被寄予厚望的治疗手段。目前,全球有两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分别为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国内尚未有自主研发的新冠口服药获批。

4月6日,开拓药业公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NCT04870606)最终分析结果。数据显示,普克鲁胺有效降低新冠患者(主要受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住院/死亡率,特别是对于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以及伴有高风险因素的中高年龄新冠患者达到100%保护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同时,普克鲁胺可以显著降低新冠病毒载量,改善相关新冠症状。普克鲁胺用药的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验证(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男女)。

受此消息影响,4月6日开拓药业港股开盘股价暴涨,2分钟涨幅一度超过200%。截至当日午间收盘,开拓药业涨幅依然超过140%。

从临床进展来看,国内企业研发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进展最快的是开拓药业。早在2021年7月16日,开拓药业就宣布,巴拉圭国家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MSPBS)授予普克鲁胺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新冠住院患者的治疗。

2月11日,开拓药业发布公告称,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NCT04869228)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中国首例受试者入组及给药。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友之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进向中国、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家药物监督机构申请紧急用药EUA许可。

至于普克鲁胺的后续产能规划,开拓药业在2021全年业绩报告中提到,商业化产能储备大幅提升,目前具备普克鲁胺100万人份/月产能,今年底达到5000万人份/年产能。

点评:“新冠疫苗+特效药”被认为是终结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最佳防治组合手段。目前,新冠疫苗已经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并发挥巨大作用,而新冠口服药尚待投入大规模应用。后续,随着新冠口服药布局者进展不断加速,全球新冠口服药物市场将迎新一轮竞速战。
房地产

300城成交楼面价三年来首降,房企二季度拿地意愿有望升温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2%,绝对规模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住宅用地成交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9.6%;成交溢价率仅为4.4%,而且流拍撤牌率高企,土地市场回暖之路充满波折。

企业拿地方面,一季度TOP100房企拿地总额2271.6亿元,同比下降59.3%。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50家代表房企招拍挂拿地权益金额占比均值为77.9%,较同期降低5.8个百分点,企业倾向合作拿地。

从房企布局城市等级来看,50家代表房企2022年一季度在二线城市的投资面积占比最高,为51.4%。长三角成为房企拿地最为集中的区域,占比达到31.6%。

虽然一季度北京、合肥、厦门等多城开启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并带动当地土地市场升温,但整体来看,受行业下行及房企资金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房企拿地热情不足,叠加地方政府推地力度明显放缓,土地市场持续低位运行。

土地整体成交低迷的背后,是房地产企业仍然处于偿债高峰,资金面仍偏紧带来的谨慎投资。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百强房企中近七成企业依旧未拿地。
 
此前由于部分企业融资借贷高位运行,通过政策调整之后,部分企业率先回归正轨,并且积极参与新一轮土拍市场活动当中,接下来在更多企业进一步调整之后,对土拍市场重新回归正轨充满信心。

点评:从目前已供应的重点城市土拍规则来看,各地方政府均在拿地成本方面作出一定让步,以保证房企的利润空间,从而激发房企拿地意愿。预计2022年二季度表现将明显高于今年一季度冷清表现。
汽车

新能源车涨价潮:特斯拉涨幅大

2022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暴涨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波涨价热潮。已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旗下车型涨价。

3月初广汽埃安、特斯拉、比亚迪、奇瑞新能源以及哪吒等新能源汽车先后发布涨价公告,这轮涨价覆盖面广,不仅有造车新势力,也有老牌车企,有中国自主品牌,也有合资、进口品牌。截至目前此轮调价涉及车型累计接近40款,涨幅在1000-30000元不等。

3月4日,广汽埃安公告称,将对旗下AION Y、AION S Plus、AION V Plus等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当天生效,此轮调整涨价4000-10000元不等,已签订合同的客户不受影响。

6天后,特斯拉跟上调价步伐,其3月10日公布涨价讯息,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特斯拉二度涨价,Model Y部分车型的两次涨价额度累计达到30000元,而Model 3部分车型的涨价也累计达到28000元。

纵观本次新能源车集体涨价,原因均指向原材料价格暴涨,在车企未调整价格时,部分车企生产一辆新能源车的亏损甚至达到1万元。理想汽车CEO李想在3月19日发布微博称:“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幅度非常离谱。”

2021年,平均每个月电池级碳酸锂的涨幅约为2.2万元/吨。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截至目前,碳酸锂价格已经突破了50万元/吨,今年以来涨幅已达到87%;镍价从2021年底的不到15万元/吨,涨至今年3月最高点30万元/吨;钴的价格也从2021年初不到30万元/吨,涨至现在约50万元/吨。

动力电池所要用到的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上涨幅度基本都在100%以上。譬如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也占据了动力电池的大部分成本,价格翻了一番,也为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带来更大地成本压力。

点评: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但未来原材料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车企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指标,提升单车规模销量以降低成本,改善电池供应商结构等多方面应对成本上涨。
互联网

监管来了!中央网信办要求深入排查整改互联网企业平台算法安全问题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即日起,中央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深入排查整改互联网企业平台算法安全问题。此次专项行动开展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2月初,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组织自查自纠。指导互联网企业对照《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算法应用情况,深入开展算法安全能力评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算法应用问题,消除算法安全隐患,维护网民合法权益。

(二)开展现场检查。中央网信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网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部分互联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各地网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自行对属地其他企业开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算法合规情况和算法安全能力。

(三)督促算法备案。向企业宣传解读《管理规定》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的总体原则、备案范围、填报要求和咨询途径等,督促企业尽快完成算法应用情况梳理,并及时开展算法备案信息填报工作。

(四)压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算法安全治理机构和专门人员,建立完善算法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利用算法服务正能量传播、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工作,监测算法滥用乱象,防范算法安全风险。

(五)限期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措施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向企业及时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将依据《管理规定》严肃问责处罚、责令改正。

点评:在《规定》正式颁布实施之后,各大互联网企业需进行合规自检。对于监管部门的整治行动,这是规范治理互联网生态,实现良性发展的必要之举。核心所在是要求互联网企业要备案并向社会公示算法,同时要求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算法,这对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运营方式会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但是,合规是必须的。
金融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国常会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

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疫情严重冲击,需要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从内容来看,此次会议传递出三大重点信息:一是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二是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三是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

根据再贷款功能定位的不同,央行将再贷款类型调整为四类,包括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其中,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又包括支农、扶贫、支小三种类型。

近年央行通过再贷款结构性工具,支持特定领域,再贷款成为央行创造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此次国常会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央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再贷款支持,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业内观点认为,再贷款工具避免了对通胀情况以及流动性预期的扰动,定向支持也体现出政策的精准质效。从再贷款落实情况来看,再贷款额度提升对贷款投放刺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是“先贷后借”模式,进一步保障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都是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助于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从中长期更加着力于改善民生、科技创新、小微企业。

点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都是很新的结构性工具。通过设立两项专项再贷款,相当于央行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稳定的信贷资金,定向直达支持科技创新与普惠养老,一方面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能源

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业内称技术降本是关键

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为《意见》),其中提出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绿色合成、功能-结构一体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绿氢”规模化应用等关键技术。

“在‘双碳’目标下,氢能将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能源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大力发展绿氢。”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称,只有绿氢才能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

绿氢由于其零碳排放的特点,被看作“深度脱碳尖兵”,也被业界看作是氢能产业发展的终极方向。“氢气的主要制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电解水制氢、化石燃料重整制氢以及工业副产氢回收。”郭海飞介绍,后两种的制氢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核能、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等手段获得的氢气被称为绿氢。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将发展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即绿氢。高盛氢能深度报告指出,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如果需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预计需在绿氢供应链上累计投资5万亿美元。

“但目前由于成本因素,绿氢的占比非常低,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大部分都是化石能源制氢。”宝光股份旗下的宝光联悦氢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表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成的氢气来源和占比分别为煤炭64%,工业副产21%,天然气14%,电解水1%。

孙伟称,绿氢应用占比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制氢成本高,主要成本一个是电力环节,一个是制氢环节,水电解制氢成本70%来自于电价压力。“如何通过技术上的突破,把电力成本、耗电量等降下来,这就需要提升风光水等再生资源发电的转化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点评:目前,氢能产业在上游生产、中游储运和下游应用中均面临挑战,而氢能产业目前发展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成本。如何降低氢气生产、储运成本,是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氢能行业发展受电价、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发展绿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后续有望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来支持产业发展。
 
来源: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国际金融报、北京日报、央视网、证券日报、第一财经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