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真香”!超五成北上广求职者期待去工作,杭州、成都、苏州稳居前三

作者: 日期:2022-03-02 浏览次数:0
在“逃离北上广深”的浪潮中,很多人才将眼光投向了 “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究竟如何?哪些新一线城市更受中高端人才的青睐?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22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中高端人才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排名来看,位居前五的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杭州、成都、苏州、南京和武汉,占比分别为13.02%、10.83%、9.41%、8.31%、8.02%。
 
无论是职位发布量还是投递人数,杭州、成都、苏州都是稳居前三的城市,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武汉比南京职位多,但投递南京的中高端人才比武汉多。其中,杭州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近19万,领跑新一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超5成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职场人想去新一线城市发展。在幸福感方面,新一线城市职场人选择“幸福感高”的比例最高,而一线城市最低。甚至有近3成职场人想去新一线城市养老,新一线城市成为最受欢迎的养老地。
 
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趋近一线
 
猎聘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高端求职者投递一线的比例呈连续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45.3%降至2021年的36.9%。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则从31.5%上升到2021年的35%,越来越趋近于一线城市。
 
应届生也呈现相似趋势,投递一线城市的占比从2017年的49.58%下降到2021年的38.18%;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从2017年的29.93%上升到2021年的35.70%。新一线城市对应届生同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一些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城市群核心地区城市的经济和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成为大众眼中的“新一线城市”。
 
从中高端人才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排名来看,位居前五的城市是杭州、成都、苏州、南京和武汉,占比分别为13.02%、10.83%、9.41%、8.31%、8.02%。
 
从近一年15个新一线城市的新发职位分布来看,杭州占比最高,为17.21%;其次是成都,占比为11.23%;位居第三至第五的的是苏州、武汉,南京,占比分别为9.83%、8.27%、7.99%。其他城市均低于7%。
 
 
对比新一线城市新发职位排名可见,只有武汉和南京的排名发生了变化,武汉比南京职位多,但投递南京的中高端人才比武汉多。无论是职位发布量还是投递人数,杭州、成都、苏州都是稳居前三的城市,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猎聘指出,从新一线中高端人才的平均年薪来看,最高的也是杭州,2021年为18.88万元,甚至高于一线城市广州(17.7万元)。南京和苏州紧随其后,分别为17.34万元和17.10万元。在新一线城市中,沈阳、郑州中高端人才薪资最低,平均年薪分别为13.69万、13.67万元。
 
对比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最高,达到26.3万元;上海其次,为25.2万元;深圳第三,为22.1万元。
 
新一线城市幸福感高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关注衣食住行的同时,逐渐意识到内在幸福感的重要性。职场人在当前城市的幸福感如何?调研结果显示,新一线城市职场人选择“幸福感高”的比例最高,一线城市最低。
 
具体来看,新一线城市职场人选择幸福感高的比例为79.61%,排名第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职场人选择幸福感高的比例位居第二、第三,分别为73.48%、72.87%;而一线城市这一比例为66.15%,排名倒数第一。
 
很多新一线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的居住空间,友好的招才引智政策,生活压力相对小,生活性价比高,因而当地职场人的幸福感较高;一线城市普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才竞争激烈,过多的人口导致大城市病突出……这都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体验,排名较低也在意料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近3成职场人想去新一线城市养老,新一线城市成为最受欢迎的养老地。当今职场人注重生活质量,不少人早早就开始着手自己的养老规划。
 
当问及职场人向往的养老地点,27.26%的职场人选择新一线城市;选择乡镇及农村的职场人占比为25.97%,位居第二;选择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占比为19.89%、15.10%;选择一线城市养老的职场人占比排名倒数第二,为11.05%。还有0.73%的人才选择在其他地点养老。
 
新一线城市不仅成为不少职场人理想的工作地点,也成为他们理想的养老地点。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将工作和生活规划融为一体,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实际的性价比,而不是流连于大都市的繁荣和名气。
 
为何吸引更多人前往?
 
调研发现,前往新一线城市的职场人普遍表示,最吸引他们的是户籍相关政策,选择该项的人才占比为49.3%;其次是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占比28.5%;再次是买房、买车等补贴政策,有22.2%的受访者选择这项政策。
 
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自2017年起,新一线城市掀起“抢人”热潮,不断推出放宽落户、住房补贴、创业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吸纳人才。
 
以杭州为例,其近几年发布的招才引智政策十分密集、细致,求贤范围扩大到全球,并将落户门槛一再降低,不断强化对年轻人才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
 
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达1618.6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5.1%。省外流入人口规模较10年前增加436.2万人,增幅高达36.9%。其中,居住在杭州的省外流入人口超过300万人,占全省的19.8%。
 
同时,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吸引省内高校、科研场所、大型企业集聚,天然具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互联网行业的集聚效应也吸引了大批人才纷至沓来。随着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提升杭州的城市品牌和人才吸引力。
 
因此,可以看到,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在新发职位量、求职者投递人数和人才薪资方面均位居第一,优势十分突出,可称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大学学历人口535万人,占总人口的25.6%,比十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今年1月,成都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35周岁以下的普通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毕业生可申请迁入成都东部新区、近郊区。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缴纳社保2年以上的技能人才,经相关部门认定,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
 
新一线城市崛起是必然?
 
放宽落户门槛,是新一线城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相比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较高的落户门槛,新一线城市的落户门槛普遍要宽松很多,自2017年以来,西安、杭州、成都等地户籍人口均出现激增。
 
户籍之外,近年来新一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关键。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表示,新一线城市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人才有较大吸引力。一线城市作为一开始吸引人才的高地,原有的人才就比较密集,也存在一个效益外溢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经济版图的重要现象,是一个阶段性的必然现象。
 
专家分析,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一开始龙头城市不太多,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崛起,促进空间合理分布,也可以承担一线城市的部分功能,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因而,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是发展的必然。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近几年来,武汉、成都、重庆、长沙、合肥、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
 
从各类型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普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才竞争激烈,房价高,生活压力大,而三四线城市虽然房价低、环境也好,生活压力小,但是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受限。相比之下,新一线城市不仅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较高,而且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
 
同时,大多数新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也十分雄厚,比如南京、武汉、西安的高教实力位居全国前五,超过了广州和深圳的水平。
 
面貌一新的新一线城市已经吸引了并且持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才,成为中国城市代表的新名片。
 
未来,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发展,这些城市会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引才条件,对外散发更大魅力。而新一线城市人才的更新迭代,反过来会回报、反哺这些城市,提升当地的人才发展质量,使其成为国内更瞩目的人才吸引高地。
 
来源:TechWeb、第一财经、猎聘、界面新闻、中国青年网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