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与制造业最缺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达1076万,再创新高,用人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疫情对就业影响仍在持续

作者: 日期:2021-12-30 浏览次数:0
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据介绍,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12月15日发布的数据,2021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辉提到,2021年教育部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简称就指委),设立了19个分行业就指委,构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沟通协作新机制。19个分行业就指委已举办专场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67万条。
 
王辉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即将突破千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到2.1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15.5%。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这意味着,10年间这一数据增加了1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比2010年提高27.9%。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59.9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9%,比2010年提高3.1%;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1674.2万人和450.6万人,占比分别为51.0%和58.0%,分别比2010年提高0.1%和4.9%。
 
“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早前,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显示,第三季度排名前十的“最缺工”职业为: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保安员、快递员、家政服务员、保洁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焊工、客户服务管理员。焊工、客户服务管理员进入前十,房地产经纪人、仪器仪表制造工退出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两个大类职业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在100个“最缺工”的职业中,有74个属于上述两大类职业,其中有17个与制造业相关。
 
从就业人员的角度看,不少劳动者对于到制造业企业工作缺乏兴趣和认同感,即便招来人,也很难留住。年轻人普遍认为到工厂做事是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就会选择离职。
 
此外,90后、00后的就业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不少人希望选择较为自由、没有压力的工作岗位。企业管理过严、压力太大,甚至食宿条件不够好,都会成为他们离职的理由。
 
近年来,制造业从业人员向服务行业转移现象凸显。“生活服务行业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如快递、外卖和网约车等平台从业门槛不高,工资水平却相对更高,有些行业工作时间自由度也非常高,容易吸引中青年劳动力加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刘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全力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教育部启动实施了“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相关就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是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采取召开省级就业工作会议、印发就业政策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全面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三是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四是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围绕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应更关注普通劳动者就业
 
2022年高校毕业生比2021年高校毕业生增加167万人,主要原因是2019年高职完成扩招116万人。根据我国高校本科和高职专科招生的规模,未来几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4.4%;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为1186万,其中,高校毕业生为909万。这意味着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过80%有大学(专科)学历。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应更关注“普通劳动者就业”。这要求整个社会转变对“大学生”的看法,不应再强调“大学生”的身份,应把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对待,并整体调整高校毕业生工作思路,不再单独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而是关注所有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的,就是整体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并让各行各业的新增劳动者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要避免出现社会担心的“学历高消费”,淡化对学历的传统认识,不要再以学历评价人才,而应该关注人才拥有的能力,他们能在岗位上做出怎样的贡献。
 
这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以及推进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
 
当然,这很可能会引来社会的质疑:既然高校毕业生是普通劳动者,读完大学仍可能做普通工作,为何还要读大学呢?这要从两个方面看。
 
一方面,高等教育确实要有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不能一味扩大学历供给,社会用人单位也应该有合理的用人标准,不能抬高学历门槛。片面追求提高学历,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会产生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高等教育回报率,即多接受一年高等教育,会增加多少薪酬,是评价高等教育价值的指标之一。如果高等教育回报率低,那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历随供给增加可能会贬值,但不会贬值的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的能力提升。将高校毕业生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有利于引导所有学生转变“混学历”的求学心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不再单独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那么,也就不必再片面追求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本来,统计初次就业率是为了促进高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但从现实看,有的高校变成了围绕提高就业率办学,如大学毕业这一年不开课,让学生去校外实习、跑就业市场,还有的高校毕业生“被就业”。不强调初次就业率,而关注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的中长期就业和发展,这才能促进高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再短视与功利。
 
来源:央广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城市报、羊城晚报、每日经济新闻、新浪财经、新京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