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带来最新政策风向标: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

作者: 日期:2021-12-11 浏览次数: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作为级别最高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业界视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就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12月10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今年国内经济表现看,内需复苏偏缓,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展望明年海外防疫与经济复苏路径仍不够清晰。这种情况下,国内政策需要适度加大内需支持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稍早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这在业界专家看来,稳增长将成为2022年的政策主线。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宏观政策上,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本次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一方面是指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会搞“急转弯”;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有效”,主要是指政策要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方面取得实际效果。
 
周茂华也对记者指出:“整体来看,宏观政策围绕‘稳与改革’展开。托底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加强协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受访专家认为,与12月6日政治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部署更加具体,政策节奏安排更加明确。
 
在财政政策上,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王青表示,“提升效能”包括多个方面,当前的重点是财政政策要在明年上半年稳增长中取得实际效果,其中就包括适度加快预算内投资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投资进度,确保明年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具体衡量指标是基建投资在明年上半年有望明显提速。
 
对于此次会议提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王青分析认为:“着眼于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预计2022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都不会大幅下调,有可能分别达到3.0%和3.5万亿元,较今年分别小幅下调0.2个百分点和1500亿元。考虑到今年已发未用的专项债资金结转因素,明年财政实际支出强度会比今年有所增大。”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还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财政支出会有较快的增长,基建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会加强。”
 
“明年的基建投资扩张资金来源主要靠的是财政支出端。一是改变财政‘超收减支’的格局,把财政的钱用出去;二是把2020年、2021年攒下来的结转结余用出去;三是把专项债趴在账上的钱给用出去,形成实物工作量。”李奇霖说。
 
在货币政策上,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对此,李奇霖认为,2022年的货币环境仍会分化。一方面对传统部门比如地产基建还是偏紧,松是为了稳住存量,但坚决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继续深化和延续下去,比如再贷款、定向降准、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明年可能还将继续实施。
 
对于会议提出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王青认为这里有两个含义:首先,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带来的增量资金会优先向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投放;其次,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还将担当重要角色,其中支小再贷款规模可能继续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开始发力,也不排除推出定向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可能。
 
周茂华还对记者说:“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延续稳健略偏松格局,更强调结构优化、精准有效与政策间协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深化改革营造适宜环境。”王青也预计,着眼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边际向宽是大方向,有可能延续降准,必要时可能还会小幅下调政策利率。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
 
在房地产方面,此次会议提出了新的定调和思路引发市场的关注。
 
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周茂华告诉记者:“在房地产方面,稳字当头,坚持房住不炒,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遏制局部非理性投机,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满足多元化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中长期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引起了市场的误解。实际上“房住不炒”的定位并不会变。换句话说,无论后续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如何支持,炒房和投资投机的购房需求已经没有支持和市场。所以,各地在后续理解政策的时候,即便可以放松政策,也要严格守住这条红线。
 
此次会议首提“预期引导”的概念。严跃进认为,这说明当前在预期管理和引导方面有新的动作,包括后续在稳房价方面,各类土地供应会持续跟进,以进一步稳定市场的预期。又比如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顿工作也还会推进,对于各类炒作房价和引起预期不稳的行为会进行严管。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这跟此前不久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法一致。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明确,对于此类合理住房需求的满足,是希望商品房市场发挥更好的作用。
 
严跃进还预计未来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空间将大起来。并且在严跃进看来:“第一,土地市场要积极配合,预计2022年供地节奏会加快,以更好激活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第二,各类房企的市场地位将得到保障,因为其是商品房市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各类政策也要研究商品房市场,包括银行信贷政策等,要围绕这个目标提供各类支持。”
 
沉着应对百年变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就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其他方面政策进行部署。
 
比如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记者表示,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2%左右,这是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5时代。中国经济过往的循环是房地产、金融循环较多,未来要打造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供给能力的关键。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可以继续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货币政策方面也可以通过结构性政策对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给予支持。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能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进而提振消费,拉动国内大循环。
 
会议指出,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表示,要有效应对全球产业出现的分散化、多元化、地区化、本土化趋势,降低芯片短缺、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国际海运运力紧张等问题对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的影响。一是集中力量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对关键领域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防止关键领域断裂风险。二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固优势、促协同,进入产业集群发展,巩固产业链。三是扩大贸易投资领域的开放力度,落实好RCEP协议以及参与CPTPP等框架的合作,共享中国大市场产业升级的红利。
 
来源:《中国经营报》(记者 谭志娟)、央视新闻、新华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