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八部门联合要求网约车平台确定并公布抽成比例,网约车司机权益获保障

作者: 日期:2021-12-01 浏览次数:0
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在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
具体到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意见》指出各地相关部门要督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下称“网约车”)平台企业向驾驶员和乘客等相关方公告计价规则、收入分配规则,每次订单完成后,在驾驶员端应同时列明订单的乘客支付总金额、驾驶员劳动报酬,并显示乘客支付总金额减去驾驶员劳动报酬后与乘客支付总金额的比例(俗称“抽成”),保障驾驶员知情权和监督权。
 
同时,网约车平台企业应加强与经营服务所在地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协商,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在移动客户端和媒体上公开发布。
 
网约车平台企业不得引诱驾驶员超时劳动
 
近年来,网约车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职业归属感不强、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此,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针对当前社会各方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各部门职责,提出了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举措。
 
01
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公告计价规则、收入分配规则,合理设定抽成比例,每次订单完成后告知驾驶员抽成比例。企业调整相关经营策略前,应征求相关方面意见,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02
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鼓励网约车平台企业积极参加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网约车驾驶员在线服务期间的劳动安全提供保障。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依法为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驾驶员参加社会保险;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驾驶员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03
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持续关注行业运行情况及驾驶员劳动报酬水平,并适时公开发布。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向提供正常劳动的网约车驾驶员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04
保障从业人员获得合理休息。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科学确定驾驶员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持续优化派单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不得引诱驾驶员超时劳动。
 
05
改善从业环境和工作条件。积极推进设置出租汽车临时停靠区,破解“就餐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加强对用工合作单位的管理,不得以高额风险抵押金、保证金转嫁经营风险,不得将驾驶员服务计分与服务时长、派单机制等挂钩,不得变相违法阻碍驾驶员自由选择服务平台。
 
06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等关心关爱驾驶员活动,提升从业人员行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07
促进网约车平台企业合规发展。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不得接入未获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在驾驶员和车辆新注册时,应要求提供相应许可证件,对无法提供的不予注册,并提醒依法依规办理相应许可。
 
08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09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28等电话作用,及时处理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新业态企业要建立首问负责制,及时受理并妥善处理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投诉。
 
10
强化工会组织保障作用。进一步拓宽入会渠道,最大限度吸收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加入工会组织,搭建从业人员与企业交流沟通平台,探索建立从业人员与企业平等协商机制。
 
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督促地方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把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网约车司机最忧心收入问题 
 
八部门将加强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工作,收入透明、抽成合理等诉求或将进一步推进。对此,网约车司机是如何感知的?记者对多名网约车司机进行了采访,司机们对于抽成感知确实存在差异,也意味着司机对于每单收入如何构成并不清楚。北京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对记者表示:“目前按19%抽成,但是滴滴特惠快车给的价格太便宜了。”而另一位司机则表示抽成在“20%到30%”之间。还有的司机表示不清楚具体抽成比例,而是在意自己到手的收入。
 
对于权益保障话题,网约车司机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单量与收入。司机们对于收入的敏感体现在,一旦有平台推出短期的免佣政策或者奖励机制或者平台减少奖励,就会有不少司机选择更换平台。
 
今年7月,高德打车免佣联盟启动了暑期免佣季,宣布在7至9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免佣,包括新手司机连续一周免佣、早高峰免佣、免佣卡灵活安排时间等政策。重新上线的美团打车也针对用户给出了多个优惠券,以补贴形式吸引新注册用户,免佣季增加了司机的流动性。
 
曹操出行的迟师傅在对记者表示,“近期曹操出行的用户增加,现在(平台)下调了司机的收入。”此前,曹操出行针对司机的奖励机制是每拉30单奖励260元,据迟师傅所说“近期取消了”这一奖励,目前只剩下早晚高峰的奖励。迟师傅认为,奖励机制的改变导致很多司机都更换平台,“本来如果加上奖励的话一天就还行,一天可以有700到800元,现在即使拉够了30单,也就600多。”
 
网约车抽成问题长期为外界所关注,滴滴在今年几次回应抽成以及司机对于收入的知情问题。8月16日,滴滴表示滴滴车主端App中的“我的流水”页面可查看“司机收入报告”,报告包括前1天所有订单的平均收入占比,过去7天所有订单的平均收入占比,以及过去7天里每笔订单的收入占比。
 
对于抽成问题,滴滴曾表示,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个百分点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个百分点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个百分点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在拼车单的抽成上,滴滴表示路线重合度越高,司机收入占乘客总支付的比例越低,滴滴承诺低于70%会补给司机。
 
对于网约车平台抽成问题,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表示,抽成、佣金较高的问题与垄断有关,应该充分引导平台间的竞争,来降低平台收费和抽成水平。
 
对于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问题来看,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说到:“《意见》的出台能够补齐新业态在劳动合同法保障中的缺失,起到政策之间衔接的作用。”
 
“网约车从业人员不是我们常说的典型的用工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没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障,因此需要一些政策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人社部等八部委曾经特别提到,交通新业态更要强化劳动合同制用工保障,主管部门牵头多部委一起努力。这可能还是政策之间衔接的问题。”顾大松说。
 
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
 
近期,网约车领域融资动态不断。大众交通11月18日发布公告,旗下大众出行拟增资扩股引入投资人阿里,阿里将分两期共计投资4000万元,持股比达10%。在此之前,阿里和蚂蚁集团以2.8亿美元入股哈啰出行。同时,曹操出行、T3出行在9月和10月也分别完成新一轮融资。这些动作被市场解读为资本重新看好网约车市场。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4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日均完成订单量2160万单,覆盖325个地级以上城市。在360多个城市投放运营1652万辆共享单车,日均订单量4570多万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200多家,完成运单2800多万单。
 
《意见》还提出,防范资本在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无序扩张,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希望与社会各方一道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要加强自律,做创新发展、依法合规的企业。
 
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方面,《意见》明确,加强对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强化交通运输新业态运行监测,及时预警垄断风险,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督促地方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把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来源:央广网、中国青年报、中新网、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新浪财经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