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12亿人!阿里腾讯“松手腕”,阿里旗下多个APP接入微信支付,网友:淘宝呢?支付反垄断再现突破

作者: 日期:2021-09-29 浏览次数:0
9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App均已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审核。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表示:“阿里巴巴旗下应用陆续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属实。阿里巴巴坚信,分享、连接和开放是健康数字生态的基础,我们会继续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淘宝APP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积极进行技术筹备,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接入多种支付方式。
 
受此影响,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当日高开高走,截至收盘大涨6.34%,每股报150.9港元,市值飙升184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28亿元),目前总市值为3.27万亿港元。
 
阿里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身解除互联网壁垒的积极态度。另一边,腾讯也于9月17日率先一步在微信当中解除了淘宝、抖音等在内的外部链接限制。腾讯方面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微信的外链管理措施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阿里、腾讯分别向对方叩响开放、通行的“大门”,这是两家互联网巨头的一小步,却是国内互联网发展史的一大步。
 
互联网观察者丁道师对此指出,“开放本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但一直以来,由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相互封闭,给广大创业者、商家和用户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让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布局遭遇不少阻碍。如今,在政策的引导和要求之下,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拆除壁垒,迎接开放互通,短期内虽然会造成流量方面的波动和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来,有利于各方的互联网生态良性发展。”
 
淘宝微信终“解冻”
 
 
据了解,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支持微信支付并非新鲜事,以饿了么App为例,去年就曾与美团“隔空掐架”。
 
2020年7月,有网友注意到,使用美团外卖时,支付方式页面没有支付宝了。当天,美团月付官方微博转发相关报道称:“其实这文章的主体换成饿了么App和微信支付也同样合适呢”。被拉入战场的饿了么表示不认,晒出了一张包含微信支付选项的订单页面。但很快就有网友表示自己的饿了么App不能微信支付。当时,美团创始人王兴还亲自上阵喊了一嗓子:“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
 
国内互联网的开放趋势不可阻挡,但在这场变革当中,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格局是否会出现新的机会和变化?
 
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在微信取消外链屏蔽、阿里产品接入微信支付之后,受益最大的或许是基于分享而达成转换率的社交电商们,它们可以从中获得的是一键直达的转换率和更多可能的分享传播。不过,如果仅以解除外链屏蔽这一个切口即认为互联网格局会带来颠覆性变化,则大可不必。毕竟互联网平台的门户之见依然存在,想要彻底革新仍然需要时间。”
 
微信成去年移动支付最大赢家 
 
 
据报道,2013年,微信首次在5.0版中正式推出微信支付功能,而随着2015年微信以5亿元拿下当年的春晚总冠名后,微信支付迅速破局。数据显示,超过8亿人参与2015年微信春晚红包,2015第三季度微信支付渗透率提升至30.8%,同比增长100%。
 
微信支付的迅猛生长,直接威胁到了阿里围绕着电子商务在2004年就建立起的支付业务“支付宝”。2015年成为移动支付历史上的分水岭,当年微信支付的用户超过支付宝,支付宝则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所有链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份额超过90%。而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今年年初发布的《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微信取代支付宝,成为了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产品。


这一点或与移动支付的小额高频特征日趋明显有关。报告显示,2020年,单笔支付金额在百元以内的用户占比超38%,较上一年大幅提高23.3个百分点,小额特征日渐显著,在地铁、公交日常出行及其他小额便民领域场景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据《券商中国》报道,有支付行业人士向透露,由于微信天然的社交属性优势,在小额高频领域,微信支付占据了绝对优势。亦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支付宝最先推出刷脸支付产品,欲抢占这一市场,也是因为刷脸支付能够绕开支付宝APP打开频率这一相对短板。
 
在阿里旗下的APP产品宣布接入微信支付之前,腾讯已经在9月17日开始执行第一阶段的解除外链屏蔽措施。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腾讯虽然已经着手解除外链屏蔽,却仍然对非腾讯系APP进行区别对待,仅开放了链接浏览功能,将流量圈禁在微信生态内,并且用安全警告页面强制要求非腾讯平台链接进行二次跳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
 
很显然,腾讯还没有彻底放弃利用微信流量进行商业竞争的手段,想要让微信彻底打破壁垒实现互联互通,仍需一定时日。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此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微信的保守一方面有对取消外链屏蔽流量外泄的商业考量,另一方面也有对开放外链的安全性顾虑。但取消外链屏蔽,并不意味着中小互联网企业就能高枕无忧,大厂的流量平台将成为又一个彼此竞争比拼的场景,因此其他平台仍然要拿出更有价值的内容来争取用户的青睐。”
 
支付工具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消息面上,9月初,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从9月17日起,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中表示,中国监管当局在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易纲提到,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同时,强化反垄断,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随着相关部门着力推进支付领域互联互通,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彼此开放场景与支付工具互联互通,将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越来越多国家正采取措施遏制互联网平台通过“垄断”支付渠道获取超额收益。此前,韩国通过电子通信事业法修正案,禁止苹果、谷歌强制要求开发者使用其支付系统以高额抽成的做法。
 
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也符合全球新的反垄断监管趋势。受各国日益加强反垄断监管措施影响,8月底苹果宣布修改App Store协议条款,将允许开发者将苹果生态系统之外的其他付款方式告知用户,此举有望打破苹果等互联网巨头通过垄断支付渠道向APP开发者收取高额抽成的做法,助力市场规范良性的竞争发展。
 
互联网巨头支付互通非易事
 
 
在多位支付领域业内人士看来,大型互联网平台要实现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绝非易事。这背后,涉及到台的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收单支付环节收益分配、不同场景差异化支付结算规则趋于统一等因素。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商学院》记者,阿里巴巴旗下APP相继接入微信支付,一方面意味着淘宝生态开始出现支付宝以外的支付方式,对于打破支付垄断、促进支付市场竞争而言是一种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淘宝用户将基于自身偏好拥有更多支付选择权,进而倒逼各类支付主体做好支付体验、深耕用户精细化运营。同时,由于用户的支付习惯和偏好难以一下子发生改变,因此预计短期内支付格局、座次仍将维持现状,但中长期看,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旗下产品将与云闪付、数字人民币等具有官方背景属性的支付工具同台竞技,届时支付业务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支付技术及用户体验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针对这次互联网支付的“破壁”,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商学院》记者表示,目前能够预测的是,微信支付凭借更高的频率和粘性,在接入阿里生态内服务后,短期内交易规模和交易笔数都会有一定的增长,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趋于饱和之后,这也是打通壁垒互联互通的应有之意。 但长期来看,支付仍然受制于对场景的控制。以支付为入口的流量会慢慢的分流,在用户心智已经成熟的前提下,谁家对相关场景的掌控程度更深,或者说在整条产业链上更有话语权,用户可能会更多的对谁用脚投票。比如早就打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美团,简单的产品露出设置的改变以及月付的外卖补贴,就收割了一大批用户。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抖音、支付宝、携程等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收费和分润问题。 线下扫码互联互通以后,相关应用方应该向码牌的布设方付费,支付维护和推广成本和通道成本。目前是否已经达成相关的协议不得而知,但料想线下的互通进度缓慢可能正因为如此。 而对于线上来讲,此前的模式是场景方向支付通道付费,包年或者笔数方式不等。在进入的过程中是否有可能,为了抢占场景免费服务的情况,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但时间上来看,还不能着急,毕竟有很多敏感的点,分润还有接口后的风控,数据保护等等。”王蓬博强调。
 
解除网址链接屏蔽只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的开始
 
 
解除外链、互联互通,这对于广大用户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凡事皆有利弊,在互联网平台解除外链限制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假如用户不小心打开某个链接,便弹出满屏广告,甚至于因为一个链接不小心遭遇“病毒”侵袭,那么这种开放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如何消除因开放链接而产生的“后顾之忧”,对于各大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必须直面关注的问题。
 
张书乐告诉《商学院》记者,“取消外链屏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并不是一揽子直接解除了事,还需要对外链内容进行审核,尤其是对诈骗、恶意木马等有害信息的筛查,确实需要平台方通过逐步放开和完善自己的鉴别平台等方式来达成,否则骤然放开对于平台生态和用户而言都可能带来直接伤害,因此现阶段腾讯对鹅系App的宽容(已筛查)、外来链接的跳转提示(未有效筛查),并无问题,也是对用户权益的一种维护,并非商业竞争的壁垒。”
 
事实上,解除网址链接屏蔽只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的开始,之后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的难题出现。
 
张书乐对此指出,“互联互通即使真正被打通,所谓外链屏蔽消散,也依然会有新的壁垒,比如有的内容平台从推出至今就没有任何可以放置外链的功能,从而形成功能性上的闭环,这样就会变成去别家互联互通,在自己没有通道的情况。因此,仅以解除外链屏蔽这一个切口即认为会带来颠覆性变化,则大可不必。互联网平台的门户之见依然存在,需要一点一滴的去破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想要从接触外链屏蔽中长期收益,关键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是针对即时通信应用的外链解锁,如何发挥社交的力量,而非简单的利诱,将是各互联网企业在外链解锁后的一个必修课和必答题。
 
保持开放,拥抱竞争
 
 
2020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因为平台“二选一”行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开立案调查,并于2021年4月10日依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被处以上年度销售额4%,合计182.28亿元罚款。同期,腾讯投资的唯品会也因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平台“二选一”行为而被顶格处罚300万元。随即,美团也因实施平台“二选一”行为被反垄断执法机构公开立案查处。电商平台市场这种通过排他合作协议,限制商户选择权来构筑的“流量割据”正在被反垄断执法“各个击破”。
 
但是,反垄断执法本身并未给阿里巴巴带来所谓“寒蝉效应”。相反,在履行整改承诺,取消“二选一”行为的同时,阿里巴巴为了留住现有商家,同时争取更多商家加入阿里巴巴的平台,选择以攻为守,通过让利给广大商户,来稳增长,争取长远发展。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介绍:“(2021年)4月起(阿里巴巴)陆续推出一系列降低平台商家经营成本、减免经营费用的举措,包括生意参谋免费、降低运费险等,为商家创造更好的平台经营环境,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本季度阿里录得经营利润同比减少11%。”
 
可见,恰恰是反垄断执法恢复了有效竞争对阿里巴巴的约束,倒逼阿里巴巴在保持对商户的开放性、拥抱竞争的同时,让利给广大商户。这对于依托于电商平台分销产品的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深受疫情影响的广大中小市场主体无疑是一大利好。
 
同样,近期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央行对平台企业解除网址链接、取消自我优待、开放封闭生态的指导意见也必然让已经面临用户增长放缓的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加兼容并包、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广大市场主体跨平台开展业务降低营销成本。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