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亮:硬科技的投资与发展机会

作者: 日期:2021-09-29 浏览次数:0
在中国的硬科技的孵化与产业化的这条路上,私募股权投资,我们的投资人和科学家、企业家、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四条支柱,必须要大家合力发展。
龙亮: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之前给我的题目是《硬科技的投资与发展机会》,我想了想这个题目,尤其是今天其实我们前面已经有科学家、企业家讲了很多非常深远的见解和对行业的深刻的理解。事实上我本人虽然干金融20年,但其实我做私募股权投资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之前我一直在投行,我想了想,我取了个巧,既不去讲星辰大海,很远的未来的预测,也不去讲行业的洞见,刚好我手头上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和事实,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中金资本过去我们积累下来的一些事实性的东西,我材料里的很多内容都把它跳过了。

 

第一个事实,我们刚好在上个月的时候,我要求中金资本我们对各个被投企业做了一个市场调研,调研的内容是我们现在已经投资标的,中金直投了1200个项目,通过我们的被投子基金投资了将近5000个项目,我们以我们的被投企业和穿透企业为标的做了一个问卷。问卷的核心目的是想了解就是我们的硬科技企业到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需要我们的市场和投资人给出什么样的服务。所以,我们希望先打个样,所以我让他们用两周的时间做了这么一个收集,出去800份问卷,收回来658份有效的问卷。可以看到,80%的是以硬科技企业为主的,而且绝大多数,97%都是在成长期和创业期,估值都在50以下的企业,主要的地域也是主要在我们传统上认为在科技创新比较领先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区域。

 

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我挑了几个:

 

1.企业觉得现在最难的是什么事儿,他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我一开始以为,最多的会是钱,钱不够。但实际上不是。就是大家回答现在所有企业家、创始人提出来,他们觉得碰到最大的问题,一是市场不好做,行业竞争激烈,哪里都很卷,二是成本上涨得很快,不管是人力还是原材料,三是缺乏长期的资金支持,当然还是有三成会这么提到,因为都是我们的被投企业,本身资质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他们提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四是这类型的硬科技企业他们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私募股权融资,现在私募股权融资就是我们硬科技企业,我们创业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像银行贷款,包括个人出资,基本上都没有超过50%的回收的选择。

 

2.对我们的PE、VC,对我们的投资人有什么要求,希望我们做到什么事情?首先,我们已经做到了很多,除了给钱之外,68%的投资人都给我们的企业对接了产业资源,也就是前面讲的市场竞争激烈怎么办,给大家对接下游的资源。包括协助后续的融资,包括一系列的咨询服务,我们现在讲双向赋能,全产业链赋能,各个机构投资者都在这么讲这个事,事实上大家确实在这么做的。但就在这种程度之下,大家还是觉得不够,还是觉得你需要更多的去给我对接产业资源,去完成后续的再融资的这些安排的工作。

 

3.我们的同事写的可能不是那么对,感觉像抱怨我们现在的上市规则有问题,其实这个反过来讲,大部分的被投企业,尤其硬科技企业,希望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上市,至少有一半左右的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他们觉得大概有1/3的人觉得他们在未来几年里面应该是很难满足上市的。所以,反过来说,可能持续的私募股权的支持是我们这些被投企业的一个未来的资金需求的范畴。

 

这个是分享的第一个点,刚好是一个比较新的调研的结果。这个结果简而言之,我的总结就是在中国的硬科技的孵化与产业化的这条路上,私募股权投资,我们的投资人和科学家、企业家、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四条支柱,必须要大家合力发展。

 

第二个事实,这个写法又是一个广告式的写法,我不想这么来讲。刚刚是讲一个月前的调研,这里北京科创基金是一个历时五年的实践,是全国首只聚焦于硬科技投资的母基金,北京市经过全球的遴选管理人,遴选了中金资本作为合作管理人参与管理,并且2021年的时候中金成为管理人的控股股东。在过去的这五年时间里面,也花了五年的时间,我们大概已经签约了67个GP我们的投资人,穿透投资了将近1000个项目,这有五年时间,我们又可以回头来看看我们这些投资人在硬科技方面做得到底怎么样。

 

我们在选择范围上来说,聚焦于50%的原始创新,30%的成果转换和20%的高精尖。然后对应的投资人,我们选择的投资人主要是三类:1.是高校的成果孵化,2.CVC,就是各种行业的龙头企业。3.知名投资机构,不管是成名已久的大白马,还是非常有特点的行业垂直的机构,我们这67家里,基本上涵盖了这三类。经过这五年,一共穿透投资了1000个项目,子基金的投资范围基本上是按照前面讲的硬科技的最核心的领域。

 

投的企业怎么样呢?从科技含量上来看,穿透的1000家被投企业的平均专利大概33.3项,发明专利15项,这个数字高于我们已上市公司的专利数字。研发人员占比38.5%,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是36%。科创板案发投入占收入比例的数字是12%,就是我们的被投企业在科技含量方面应该说是远远走在市场前面的。从轮次上来看,绝大多数是在B轮以前,B轮以前的占到60%左右,是一个早的这样一个概念,前面两个讲的是硬的概念。另外,1000家企业里大概有200家企业就是来自于北京各大高校,以它的技术为基础做出来的。这是硬和早的两个阶段的事。

 

投得怎么样,从财务效果上如何?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总结,这个是因为没有办法,我们不合适披露各个基金的情况,但是如果单从这只母基金整体的效益上来看,我们现在大概是1.4的MOIC,GIRR  20%,还是一个整体相对不错的收益率。可以透露的就是说,我们穿透项目里面还是有相当多的,有大概大几十家是有5倍以上,甚至10倍以上收益率的这样的一些企业的存在。这是第二个回顾,就是关于我们用北京科创这个平台来回顾,就是过去五年中国私募股权大家投硬科技的这些投资人的业绩情况,管中窥豹来看一看。

 

我就总结这两点,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刚刚第一句话说硬科技的孵化与产业化,私募股权投资会是不可或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句话,如果回顾过去五年、十年,中国硬科技投资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确实我们已经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投资人,他们在投资孵化硬科技企业里面也如同领导说的,一样是想尽千方百计,说遍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我们台下坐的投资人老师,昨天风靡全网的脱口秀,讲的我们的内卷,做硬科技投资的内卷也到了这个程度。

 

昨天看书说,“伟大不能被计划,它只在合适的环境中自然成长”。我基于这两个观察也与大家共勉,期待在我们这块土壤上,伴随着很多伟大的硬科技企业的诞生,也会出现更多优秀的投资人。

 

本文为中金资本总裁龙亮在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发言速记内容。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