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应对极端天气“坚决四停”…多部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开展地铁灾害隐患

作者:商学院 日期:2021-07-28 浏览次数:0
7月27日,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
7月27日,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截至27日12时,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50个县(市、区)1573个乡镇1331.98万人受灾,因灾遇难死亡71人。
 
7月16日以来,截至27日12时,农作物受灾面积1017.1千公顷,成灾面积457.4千公顷,绝收面积148.1千公顷;倒塌房屋1.55万户、4.85万间,严重损坏房屋3.65万户、13.21万间,一般损坏房屋11.16万户、31.42万间。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评估统计之中。
 
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防汛问题凸显。但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防洪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并未对地铁的防洪排涝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规普遍存在趋同性,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案并不充分。
 
7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主持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做好当前和下一步抗洪抢险救灾和防汛工作。
 
多个部委也发布紧急通知或召开会议,要求各城市对运营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进行风险排查,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隐患。
 
 
 
多部门部署防汛
 
 
 
《新闻联播》画面显示,视频会议在应急管理部召开,这里也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所在地。
 
 
会上,李克强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连线,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交通部部长李小鹏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汇报。
 
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多地暴雨、台风“烟花”来袭,会议连线地方和汇报部门的都是“当事人”。
 
在会议汇报的部门都是国家防总组成部门。就在7月23日至24日,作为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还赴漳河、子牙河防汛抗洪一线现场指导防汛抗洪工作。
 
连线的五省省政府一把手则连续多日部署防汛工作。
 
25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到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调研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24日,海河防总总指挥、河北省省长许勤在邯郸市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25日,江苏省防指召开防御台风“烟花”视频调度会议,省长吴政隆与苏州、无锡、南京、南通等地视频连线并听取省防办、应急等部门情况汇报。
 
25日中午,浙江省省长郑栅洁赴浙江省防指检查指导听取防汛防台工作汇报;26日下午,郑栅洁赶赴绍兴检查指导防台防汛工作。
 
25日下午,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主持召开防御第6号台风“烟花”会商调度视频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紧急通知:极端天气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
 
 
 
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要求按照最严酷的极端天气情况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杜绝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贻误战机,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原则,按照最严酷的极端天气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第一时间响应机制。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强降雨、台风等灾害的预报预警,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发布预警避险信息。
 
通知要求,立即开展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对运营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市政道路的隧道、涵洞,车站、机场等枢纽及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在建工程基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重点排查出入口、防洪排涝设施联接、在建和运营工程衔接等重要点位,线路设施过渡段、标高较低路段等重点区段,排水泵站、挡水设施、大型施工机械等关键设施,逐一建立风险台账,形成城市易涝类风险分布图、风险隐患清单等,并立即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通知强调,根据风险排查情况,立即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尽快补强设施短板,迅速补足应急抢险物资种类和数量,全面强化薄弱环节。坚决做好在建工程安全管控。对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市政道路、机场等工程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该停工的停工,做好施工设备、基坑和暗挖工程安全管理,妥善做好施工人员转移安置等工作。
 
通知要求,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和有序恢复建设运营。相关责任单位要做好灾后恢复的排查、准备工作,开展灾后使用条件评估论证。要层层压实相关主体责任,确保防汛救灾措施尽早落实到位。
 
 
 
 
应急部谈地铁安全:对极端天气宁可信其有、信其大、信其重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7月27日消息,26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黄明主持召开部党委会和部务会。会议指出,要全力抓好汛期地铁安全等城市运行安全,会同交通部门督促各地特别是地铁所在城市和运营单位强化底线思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极端天气宁可信其有、信其大、信其重,落细落实短临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快速研判、果断决策,严格落实应急处置措施,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会议还指出,要迅速开展地铁安全督查检查,在各地自查基础上组织专家对重点城市抽查,同时加快推动从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安全设施、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方面补齐短板弱项。
 
郑州地铁伤亡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已就全省城市地铁安全防范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网站7月27日消息,7月26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在省应急厅组织收听收看全国城市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会后继续召开我省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城市地铁安全防范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一是要认清形势,切实提高城市地铁安全防范意识。要深刻汲取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事故事件教训,按照全国、全省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精神,全面抓好工作落实。二是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贯彻落实。要强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安全治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防控,提升地下轨道交通疏散救援能力。三是要落实责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要制定和落实城市地下交通轨道建设防汛标准,加强恶劣天气行车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复工安全管理。
 
会议还对近期台风“烟花”可能在河南省引发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
 
消息称,省安委会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中央驻豫和省管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在省分会场参加会议,郑州市、洛阳市有关负责同志在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此外,7月26日以来,多地部署落实城市地铁安全防范工作。
 
 
 
多地部署落实城市地铁安全防范工作
 
 
 
洛阳市:
 
据微信公号“洛阳轨道交通”消息,会议要求:一是要结合“7.20”郑州地铁汛期发生的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梳理设计、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等按百年一遇汛情的基础上进一歩加强;二是严格执行防汛期间的值班、分包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三是城市防汛根据前期天气预报信息预警等级及时准确做出相应的反应机制,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在建项目的防汛安全检查。最后,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防汛职责,要求各部门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查找应急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多措并举抓好防汛工作,切实提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为促进洛阳轨道交通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广东省:
 
据微信公号“广东应急管理”消息,7月26日下午,省安委办、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城市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地铁安全与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息息相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铁安全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按照从严从实的要求,迅速开展地铁隐患排查整改。会议要求,加强对极端灾害天气研判,提出明确的研判意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加密分析研判,各司其职加强防御工作的部署、动员和检查等。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迅速排查公共设施、轨道交通设施、隧道和水库等低洼地段存在的风险隐患,落实整改。要积极建设布置应急救援力量,完善各类应急避险设施,加强应急演练。
 
江西省:
 
据微信公号“江西应急管理”7月27日消息,按照省领导指示和省安委办部署,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正在拟制方案,即将组织若干督导检查组并抽调专家,赴南昌市专项督导检查地铁安全防范工作。南昌市以地铁和长距离隧道安全设施运行为重点,以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开展等应急处置为关键,即刻开展督促企业认真自查自纠、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行动。
 
石家庄市:
 
为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防汛工作,石家庄地铁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相关指示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实抓细抓好防汛工作,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
 
图:石家庄地铁车站和车辆段进行防汛应急演练、应急处置
 
 
 
极端天气坚决“四停”体现生命至上
 
 
 
《紧急通知》要求按照最严酷的极端天气情况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防汛救灾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多角度、多层面的检视警示工作也紧急展开。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明确指出,下发该通知的背景是“针对一些地方防汛救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这里说的“一些地方防汛救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显然包括近期郑州等城市防汛救灾中暴露的问题,这些问题又集中凸显了强降雨下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存在的漏洞短板。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中部署的重点工作,相当于对郑州等城市防汛救灾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梳理总结。做好这些重点工作,对郑州等城市进一步加强巩固防汛救灾工作,并就防汛救灾暴露的相关问题依法妥当处置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对其他地方和城市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避免出现类似问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城乡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也具有重要作用。
 
各地应“抓紧完善落实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坚决采取“四停”措施(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
 
在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下,一些地方和城市未能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未能坚决采取“四停”措施,反映了有关部门管理治理观念严重滞后和应急管理机制的重大缺陷。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就此强调,要按照国家指导、省负总责、城市主体的原则,健全应急防控指挥体系,压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责任;明确建设运营单位的直接管理责任,履行预防、抢险、救援的第一责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防汛救灾措施尽早落实到位。
 
有没有完善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能不能在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下坚决果断采取“四停”措施,已成为检验地方和城市应急管理水平与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灾害预警需要适当过度
 
 
 
通过梳理近期召开的多场会议或文件通知的内容,弥补地铁的安全运营漏洞、健全极端天气下的应急管理预案成为重点。
 
李克强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主持召开视频会议时表示,紧急情况下,针对城市严重内涝,要及时组织群众避险,宁可过一些、严一些,该停就停、该封就封,切实避免人员伤亡。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里强调的是灾害预警中的适当过度原则,即遵从极限思维、顶格思维,建立超出预警级别的响应机制。“适当超出预警响应级别的响应机制,可以弥补灾害早期预警的严重程度相对于最终严重程度的不足,特别是对极小概率的超级灾害事件,由于预警规模的不确定度大,适当扩大响应级别是有必要的。”
 
他还建议,建立宽容机制,即允许专业人员向社会释放一定程度内的预警信息,要宽容民众对不够准确的预警的批评,“宁听群众骂声,不听群众哭声”。
 
作为《防御指引》的专家评审组组长,顾林生注意到,在《紧急通知》中特别提出了要形成城市易涝类风险分布图、风险隐患清单等。“我们不仅要形成分布图和清单,还应该明确告知市民,比如这里修建了地铁为大家提供便利,但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因此需要注意安全。”
 
他预计,对城市的安全排查将由多部门进行,建议要加强各类数据的共享化,为各级部门和运营单位提供决策依据。“此次郑州地铁事件也暴露出我们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在数字化方面仍需要加强,特别是在有关部门发布风险预警后,公共交通的人流管理还存在问题。”
 
《紧急通知》提出,按照最严酷的极端天气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第一时间响应机制。王暾表示,超出常规想象虽是小概率的,仍需要深入研究其预警机制、响应预案、演练方案、化解方案、配套法规制度等。此外,还需要研究制定针对越来越常出现的并发多个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的对策。“如果危险程度差不多,则需要先应对紧急程度更高的事件;如果危险程度差别较大,则先应对危险程度更高的事件。”
 
 
 
健全高效应急联动机制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网站公布了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安全工作的通知》(下简称《安全工作通知》),要求深刻吸取近期一些城市因强降雨和安全生产问题发生的重大事件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其中提出,地铁建设和运营公司要全面开展防淹应急措施自查自纠,彻底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隐患,对超设计暴雨强度等非常规的情况要及时采取停运列车、疏散乘客、关闭车站等应急措施。
 
王暾注意到,《安全工作通知》提出,发挥各有关部门机构的专业优势,及时作出科学决策。
 
“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预案和评估灾害预警效益时,都要充分吸纳各方面专家,尤其是灾害预警领域的科技专家的意见,充分考虑对应灾害的科学特点,在涉及灾害预警的法律和行政管理中,一定要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规律,支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璐建议,在一些重大关键市政工程的建设之中,急需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进行准备和最好防范的预案,“这相当于是在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买保险。”
 
刘璐还认为,除了做好应对城市极端天气在硬件上的准备之外,在城市管理的软件上也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极端甚至是灾难情况的预案。“当前,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等灾害的瞬时预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当发生不可抗力的灾害性极端天气时,尽可能提前一点时间做出预警,并将人群疏散到相对安全的地点避难,这尤为重要。”
 
顾林生特别提到了深圳的模式。2021年,深圳气象局发布了《深圳市气象灾害公众防御指引(试行)》(下简称《防御指引》),其目的是在系统梳理该市气象灾害风险基础上,给出各灾种不同级别预警信号对应的防范措施,指导公众看图标、懂含义、用指引、防风险,强化市民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顾林生说,通过《防御指引》,深圳做到的不仅是实现气象灾害防御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特别是突出了地下空间、低洼易涝区等重要部位和重点区域,解决防哪里的问题,并让市民掌握相关信息,采取主动的避灾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7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中,其第47条正是对深圳市“强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介绍。
 
顾林生也建议学习借鉴日本模式,“在地铁的所有站点内,都在显著位置张贴应急避难图,告知公众当出现不同的灾难时,应该如何进行疏散。”
 
《安全工作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红色预警高效应急联动机制。顾林生认为,地铁运营方也应该与周围的商业场所形成救灾共同体,在出现灾难时联合应对,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集合多方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政府网、应急管理部网站、21世纪经济报道、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付怡)、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