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六条路径实现碳中和

原创 作者: 日期:2024-01-09 浏览次数:0

邹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在1月7日举办的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有两个新的增长动能:一是新需求,新投资领域和方向——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二是依靠科技与体制机制创新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
 
“绿色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新议程、新方向、新动能。这需要逆周期调节,向新方向形成有效投资,用新增长动能顶住房地产失能减速的负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长期最大限度发挥要素市场配置环境要素资源的作用,通过价格机制平衡要素供求而去衔接跨周期的转型,在动态均衡中逐渐有序完成碳中和转型。”邹骥表示。
 
实现碳中和的多条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邹骥看来,上述特征中有两个与“双碳”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一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二个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尤其是第二个,和平发展道路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后者包含全球气候变化。
 
仅从减缓气候角度讲,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二次产业、重化工业是过去主要的排放来源。但三次产业同样不容忽视。包括交通在内的诸多高耗能的消费活动、服务活动,均属于三次产业。
 
邹骥表示,要实现碳中和,有六条路径可供选择。第一是可持续的用能方式,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第二是电力部门的深度低碳化,重要的是向非化石能源的电力转化;第三是终端用能部门的电气化;第四是非电能源的燃料转换;第五是碳汇及负排放;第六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如甲烷、过氧化氮等等。
 
“整体来看,第一和第二个路径占比较高。在新时期,讲能效的重要抓手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邹骥说。
 
寻找新动能
 
在邹骥看来,碳中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安全以及下行压力和增长新动能的问题。要想找到处理方案,一个需要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进步来提高效率;另一个是寻求结构的转变,这需要新的方向和要素;第三个是需要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为上述创新和结构转变保驾护航。
 
邹骥表示,新的增长动能在于新的需求、新的投资领域和新的投资方向。
 
其中,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包括绿色低碳经济、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在绿色经济领域方面,能源转型更多与交通和建筑有关。数字化则是融合新型制造业。同时,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能效,其投资潜力巨大。
 
“如果要发挥这个潜力,短期搞逆周期调节可形成有效投资和稳增长,长期衔接跨周期转型。关键是要找对投资的领域和投资的方向。”邹骥说。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变革需要体制机制支撑。邹骥表示,中国碳中和的道路要走40年,其核心在于要实现激励相融。而激励相融最基本的是要给市场主体提供经济刺激、提供融资的渠道,然后让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有合理的回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