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水中洛神”全揭秘

原创 作者:张浩然 朱耘 / 发布时间:2021-08-04/ 浏览次数:0

“上善若水,为而不争。”《洛神水赋》的舞蹈演员何灏浩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用这句话表达了其与水结缘二十多年,水带给她切身的心里感受。而水正是爆火“出圈”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和《红》的表演场景。
 
2021年端午节,河南卫视《洛神水赋》“红出圈”了。6月21日,这支水下舞蹈的主创团队又发布了新的作品《红》。这是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作品,同时也是电影《革命者》推广曲《青春》的MV,该曲歌词节选自李大钊同名文章,由著名歌手毛不易演唱。
 
截至目前,这支舞蹈在音乐频道MV的播放量达340万次,人民网在其官方抖音转发了该视频,点赞量达84.2万次。这是继《洛神水赋》之后,导演郭吉勇的创作团队再次给人以惊喜,水下舞蹈又《红》了。
 
短短2分钟的水下舞蹈到底火在哪里?河南卫视能够在众多卫视中脱颖而出又是为何?在爆火的背后,河南卫视做了哪些努力?河南卫视总监刘林军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河南卫视自身的定位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这个定位源于河南卫视一直以来都在坚持做传统文化节目。《端午奇妙游》总导演陈佳回应,这次晚会改变了以往的节目样态,采用了网剧加网综的形式。


 
揭开“洛神”面纱


 
今年端午节,#河南卫视杀疯了#的热搜让更多的人将注意力放到了河南卫视本身,当作品《红》再度“出圈”后,有网友在评论中质疑郭吉勇抄袭河南卫视的作品,但其实河南卫视爆火的节目《洛神水赋》就是郭吉勇的作品,是河南卫视与《洛神水赋》的主创团队——深圳市三人行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三人行)的一次合作。
 
深圳三人行是一家专注于社交媒体内容营销的达人经纪公司及海陆空极限运动类影视制作公司。郭吉勇是深圳三人行水下创意导演,同时也是《红》的总导演、水下摄影、后期剪辑。
 
《端午奇妙游》晚会从策划筹备到最终呈现不到1个月,再现了“1600多年水下飞天”的绝美场景,前后准备时间只有20天!《洛神水赋》的舞蹈演员何灏浩向《商学院》记者介绍,自己是在5月23日收到了与河南卫视的合作,要拍摄一个水下作品,整个舞蹈都是现排的。由于自己不是专业舞蹈演员,所以期间还专门请了上海的舞蹈老师指导动作,动作后续又经过各种调整,到6月8日还在补拍,6月 12日正式播出,前后时间很紧张。何灏浩表示,对于此次的“爆火”完全没有想到,但是能够呈现出一部大家认可的作品,整个团队都非常开心,在水下舞蹈上整个团队其实努力了很长时间。
 
在谈及《洛神水赋》的创作灵感时,陈佳表示,在剧情安排中有一个祭祀活动,河南有河洛文化和黄河文化,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端午时人们要到河边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河南的文化里,洛神就是河神。因此剧情需要与水有关的节目,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拍摄。于是陈佳联系了深圳三人行团队一起策划了这支舞蹈。而“洛神”的动作必须要刚劲有力、大开大合才能够体现“神”的力度和自信。
 
端午节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推特上转发了舞蹈《洛神水赋》,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喜欢传统文化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何灏浩介绍自己在水下跳舞已经有五年的时间,由于水下舞蹈不像其他舞种一样,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自己也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水下舞蹈是否能够一直被受众听见、看见?何灏浩表示,在接下来会尝试新的突破和创新。
 
如果说《洛神水赋》展现的是古代“洛神”水下飞天的绝美,那《红》的震撼则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近代,用铿锵有力的舞姿向“建党百年”献礼、向革命先烈致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导演郭吉勇与演员张娅姝的三年之约终于在作品《红》中得以实现。郭吉勇坦言,《红》的拍摄是目前最难最复杂的一次。各种寓意、情绪、控制、调度还有红绸在水中的布置都是最难的。此次拍摄团队共有27人,5位摄影师、 2位安全员、5位旗手,在水下就有11位工作人员。
 
从《洛神水赋》到《红》,郭吉勇的水下舞蹈再次红遍全网。三川汇文旅体科技平台负责人朱嘉分析指出,《洛神水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个新来自于在水下舞蹈场景的新,是大家很少见到的形式。根据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当这种形式的内容多了之后便不再新奇。因此,在形式之外还是要有内容支撑。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教授、博导胡正荣表示,对于《洛神水赋》的主创团队来说,未来要继续推出一些水下精品,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推陈出新,这种形式才会长红。因为术业有专攻,即使这是这个团队特有的形式而且做得已经非常专业,但也需要不断超越自己、突破自己。


 
河南卫视成“新晋网红”


 
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2021年成了“网红卫视”。
 
2021年春节,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古典舞蹈《唐宫夜宴》在河南春晚播出后,引起全国的“现象级”关注热潮。画面背景从仕女画到泼墨山水,最后再到舞台上平地起宫墙又很震撼,观众仿佛跟随“宫廷仕女们”参加了一场“宫廷盛宴”。
 
《端午奇妙游》作为《唐宫夜宴》的前传,再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节目包括《洛神水赋》《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粽横一面》和《丽人行》7个部分。《洛神水赋》作为本次《端午奇妙游》的“首站”,也成为了人气最火的表演。
 
“有底蕴、有匠心、有运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河形象地概括了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黄河解释到,有底蕴是指河南卫视在颇有诚意地打造“宝藏河南”的文化名片。通过古风新绎的国风节目,向观众传达“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城市文化底蕴,这也是它可以这样讲故事的“本钱”。
 
有匠心。一方面是绝妙的构思,一方面是朴素的坚守。前者是指技术加上古典浪漫的底色,让观众与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后者是指河南卫视的坚守。近年来,河南卫视一直都致力于耕耘传统文化节目,在用一种匠人的精神应对这个流量的时代。
 
有运气。很多观众并非守着电视看了这档晚会,而是通过在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发布的几段视频了解的,并自愿进行推荐和扩散。生活在短视频风靡的时代,一档数小时的晚会能够凭借其中的精华片段火速“出圈”,这对于广播电视来说也是一种口碑的重塑、收视率的反哺。这也给内容制作者带去一些信心,这的确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期待河南卫视的下一档节目“七夕——浪漫奇妙夜”了。
 
河南卫视在公布接下来的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安排时也表示会沿用“唐小妹”系列故事。陈佳表示,自《唐宫夜宴》之后,河南省做了一系列“唐小妹”的IP形象。在之后的元宵节、端午节,台里领导有统一设定,必须要用这样的IP不断地强化“唐小妹”的形象,为这个IP形象服务。陈佳坦言,虽然有“唐小妹”这样的规定动作,但是其在节目策划、做剧情的同时,还是要用现代人的审美去做,因为现在的人还是比较喜欢“剧情”的。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认为,《端午奇妙游》的“出圈”不是偶然现象。自《唐宫夜宴》开始,河南卫视就立足于传统节日,打造一些既糅合传统文化又吸收现代科技的创新创意型文化产品,这已成为河南卫视吸引社会关注的一个很好落点,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它的期待。在注意力稀缺的现代社会,内容导流是非常宝贵的桥梁,河南卫视目前推出的系列节目,已经形成了一个隐性IP,立足于传统节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数字加创意,重塑传统文化的活化开发模式,并且与一定的传播平台商业倒流变现去结合。
 
河南卫视短期爆火,如何长红?黄河认为,“出圈”和“爆款”不应该成为节目追求的一种功利性目的,追逐流量的时候,免不了会被流量裹挟或者反噬。况且,每个平台都有自己一以贯之的美学风格与精神气质,例如接下来要与河南卫视合作的B站,它融入二次元元素、主打小而精的新年晚会、夏日毕业歌会等同样“出圈”,流量、算法都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真诚才是打动观众的唯一路径。
 
对于如何更好地承袭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打造自身文化IP,刘林军表示,河南卫视首先会大力打造中国节日系列的晚会,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以及中秋节这七个中国传统节日,同时也会把原有的文化IP进行升级打造。其次,还会研发新的项目,比如和B站一起合作的《上下舞千年》,接下来还会打造《天地诗心》的节目,致敬中国传统诗词。节目形式上会请演员对诗人的生平进行戏剧化地演绎,同时还会请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作曲,请歌手来演唱。此外,还会打造新的文化垂类IP,比如打算推出杂技垂类节目——《技高一筹》等。


 
文化与商业的平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近年来,中国不断提倡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精神。这些都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打造精品类文化节目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思想指引。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从《国家宝藏》到《故事里的中国》,再到最新的《上线吧!华彩少年》,无不彰显着主流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河南卫视恰恰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将传统故事以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荧幕,不管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还是千回婉转、余音绕梁的《兰陵王入阵曲》,亦或是别开生面、撩人心弦的《唐宫夜宴》,都彰显了河南卫视高度的文化自信。刘林军表示,河南卫视之前的节目是坚持做文化的垂类,2021年河南卫视利用电视的影视化手法,用科技赋能的方法增加了如AR 、VR等新元素去表达,希望用新的科技赋能的方式呈现全新的面貌。
 
正如朱嘉所说,河南卫视节目的作品表达出来的意境,承载和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案例。
 
何灏浩表示,《洛神水赋》的“爆火”一方面源于节目里蕴含着浓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体现出经济发展后,大家对文化层面的需求和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提升。她希望通过新颖的艺术表达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让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不仅仅是枯燥的方式。何灏浩还表示,现在已有很多年轻人用他们的方式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很多画手、写手都在写国风的内容,在“汉服圈”里会组织不同的汉文化交流、演出,很多人都在尽他们所能努力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朱嘉认为,未来河南卫视的节目形式或许会被各大卫视所模仿,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单纯的模仿只不过是另一种“复制”,传统电视台节目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来发展,做好内容才是根本。 
 
自《唐宫夜宴》爆火之后,河南卫视就在做相应的文化产业布局,《唐宫夜宴》“唐小妹”群像开始走进真实世界。在今年元宵节当天,河南博物馆就上线了相关文创盲盒的预售;同时,“唐小妹”的一系列3D形象也在清明节之后陆续发布。不仅如此,河南台还第一时间成立了唐宫文创传媒公司,联手国内汉服头部品牌“十三余”推出的汉服产品已经上线,和52TOYS、泡泡玛特、西山居等合作的手办、盲盒、游戏产品也在有序进行,下半年将会陆续亮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申请注册了“水中洛神”“洛神水赋”等商标,国际分类涉及餐饮住宿、方便食品、通讯服务等。
 
在谈及“唐小妹”系列产品的反响如何时,刘林军坦言,“唐宫”文创是河南台里的一个重大战略,希望能够由线上转到线下,进行产业链的开发,现在一直在努力进行推广,初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与目标还有距离,因此正在加大力度。这种线下的形式不仅仅围绕“唐小妹”的形象,还会进行系列的开发,比如已经注册的“洛神水赋”商标,接下来可能会推出带有“洛神水赋”LOGO的产品。
 
河南卫视策划徐娜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唐宫舞乐”的女子群像,“正在准备网剧,可能还会推出网络电影。”这一组人物形象正在深入商业化,目前谷粒多、美大集成灶等品牌,都已陆续邀请“唐宫小妹们”拍摄面向年轻消费市场的中国风广告片。
 
在问及水下舞蹈未来是否会开发相应的周边产品时,何灏浩表示,目前暂时没有商业化的打算,而是会专注于作品本身。
 
不管是“唐小妹”的文创产品,还是水下舞蹈与电影制作方的合作,都反映了其向商业化道路的探索。胡正荣表示,商业化的拓展和尝试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因为节目本身需要发展。
 
从长远来看,河南卫视又该如何平衡好商业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朱嘉认为:“目前还谈不上商业化和艺术之间的平衡,因为刚开始。从河南卫视所处的河南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氛围以及河南卫视国有文化企业角度来说,我反而担心他们艺术性考虑的过多,商业化开发的过慢。基于富有文化含量且有创意的内容打造出来的品牌,可以看做是在商业化方面,为扩大商业化以及延长产品商业寿命的有效做法。”
 
陈端认为,商业和艺术如果结合的好是可以做到多赢的,这并不冲突,甚至优质的IP通过商业化的孵化开发之后,能够形成对于核心IP、特质IP内涵的进一步强化,因为每一个衍生品都相当于是一个新的传播触点与IP影响力扩散的载体。河南卫视应该借助这次“出圈”的机会,乘胜追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开发与商业化的转化变现更好地结合,引进“外脑”,快速借助外部力量和平台维继自身特色、IP热度和影响力。对河南卫视而言,未来的流量转化及商业变现的模式要立足于自身的热度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
 
 “平衡好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关键地是要把准基本的方向,目的是要在创新的基础上给受众留下艺术精品,而不是挣钱,对内容本身必须有一个坚持的精神。”胡正荣如是说。
 
相信在河南卫视“出圈”后,会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