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华晨宝马:共生共赢 予力非遗

作者:文|朱耘 / 发布时间:2018-10-10/ 浏览次数:0
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间的理想状态是45度夹角,这是最佳均衡状态,能够同时达到社会利益和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在 “2018《商学院》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特别强调了“共”字。她表示,“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手段是共创和共生,目的是为了共赢和共享。

  早在2012年,宝马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已经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创造“共享价值”的指导原则。

  杨美虹认为,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间的理想状态是45度夹角,这是最佳均衡状态,能够同时达到社会利益和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只强调公司利益而忽略了社会利益,或者只强调社会利益而忽略了公司利益,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不可持续发展。”杨美虹介绍,宝马正是在这个指导原则下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项目。

  在2016年宝马集团百年之际,宝马重新升级了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从捐助性公益转型升级为以赋能作为手段,以创造共享价值为目的的战略型公益,通过带动利益相关方一起长期、积极地参与,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简单说,宝马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慈善”,而是要达到一定程度上的“互利共赢”。

  早在2007年,宝马就在中国开展探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的公益项目——BMW中国文化之旅。提起慈善事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捐助,“10年前做这一项目,我们主要以现金捐助为主,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捐助并不能真正解决非遗传承人的两大问题,即传承难、活化难。”杨美虹坦言。

  因此,在2016年项目十周年之际,项目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指导,改变过去十年以“捐赠非遗传承人”为主的保护方式,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强强联手,建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以“赋能”传承人的模式,培养他们非遗创新转化的能力。

  2016年至今,“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遴选了30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美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自我造血”的能力,更好地将非遗传承和发展。同时,项目还嫁接公益企业的力量,帮助传承人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BMW中国文化之旅”主要承担起了“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联结”非遗传承人和各种社会资源、消费人群,搭建非遗走入现代生活的桥梁。“‘联结’的社会资源越广泛、越深入,为非遗传承人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同时,BMW的品牌形象愈加深入人心,社会影响也就越大。这也是对宝马集团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提倡创造‘共享价值’的完美诠释。”杨美虹说。

  “BMW 中国文化之旅”还将非遗与消费人群与消费市场联结起来,打造业内首个“非遗跨界孵化项目”,邀请音乐、时装、美食、手作等领域的意见领袖,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孵化具有非遗元素的跨界创意作品。2017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在北京的798火车头广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非遗创意节”,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杨美虹最喜欢的一串苗银项链,就是在2017年的创意节上购买的。“这是对非遗最大的传承与保护。”杨美虹分享道。

  此外,“BMW 中国文化之旅”尝试将非遗与企业自身业务相结合。比如,今年玉树探访结束后,项目携手社会企业和玉树当地的牧民合作社共同打造 “玉树印象”系列公益作品,预计年底进行量产,并在宝马京东旗舰店上销售。该系列作品的销售利润所得,将按比例返还给玉树当地的牧民合作社,帮助他们以可持续的模式发展。这样的模式,受到了包括当地合作社、社会企业,以及宝马的车主和经销商们的喜欢,同时为政府精准扶贫、脱贫致富实现了很好的抓手。“我们发现,一个成功的能够创造共享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可以真正实现共生、共赢,实现皆大欢喜。”杨美虹如是说。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