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关于勇气

作者:文|汪冰 / 发布时间:2018-10-10/ 浏览次数:0
  在常去的理发店碰到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子来剪头发,这位小朋友八成是传说中的“护头”。老奶奶先是费了好大劲儿让孙子坐在椅子上,可是当理发师刚拿起电推子,小朋友马上高声哭喊起来。这位老奶奶不得已又开始了一轮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她颇有耐心地对孩子说:“你不是最想当英雄吗?英雄可不会害怕的,害怕的都是胆小鬼。”话音刚落,孩子哭得更凶了,“我不想当英雄了,我要回家。”大概很多人都跟这位老奶奶一样认为勇敢的人不会害怕,但是正是这句话让很多人自卑了一辈子。

  自信未必先于勇气

  记得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很多有过英勇行为的军人、消防队员和见义勇为者,但是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承认自己勇气过人,甚至认为自己算不上勇敢,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感到过恐惧。在他们的心中,真正的英勇应该是“毫无畏惧”。可是,如果这被称为勇气的话,那么神经系统麻木就应该是一种美德了。遭遇威胁或者危险时,恐惧是人性的自然反应,只有在人感受到恐惧的时候,才需要勇气的帮助,从这点上来说,没有恐惧就没有勇气。因此,大多数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同意勇气包含两个部分,体验恐惧和坚持行动。所谓勇敢的人只是能够抑制恐惧情绪引发的恐惧行为,并承受恐惧情绪带来的心理或者生理不适。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向老板提加薪前曾害怕到呕吐,但是她还是勇敢地敲开了老板的办公室,用发抖的声音陈述了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凡是能战胜内心恐惧的人都是英雄。所以,每一个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都是英雄,因为能从小长大,你们一定不止一次战胜过内心的怯懦。

  不少人因为感觉自己缺乏勇气而感到自卑,他们觉得如果自己能像别人那样自信就会变得更加勇敢。可惜的是,他们也许颠倒了一个逻辑关系——自信未必先于勇气,而恰恰相反,常常是先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自信才慢慢增长起来。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等待自己变得自信,而忘了我们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不是因为与生俱来的自信,而是因为勇敢地面对了曾经发生的一切。而自信正是从这个过程中点滴积累起来的。从这点上来说,“无知者无畏”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青春的可贵可爱就在于不停地问,“为什么不试试?”、“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活?”我们被已知束缚住了手脚,熟不知生活的本质属性是未知。

  专注终极目标

  在《哲学的指引》一书中,作者马西莫·匹格里奇提到了斯多葛学派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一段话,“当一个人拿着里拉琴自弹自唱,他肯定不会感到焦虑。但如果他走进剧院,即使有副好嗓子、琴又弹得好,他也会焦虑不安——因为他想好好表现,又想收获赫赫声名,但后者并非他能掌控的。”这段话体现出了斯多葛学派生活哲学的精髓之一“两分法”:哪些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哪些是我们不能够控制的,你究竟是害怕做事情本身,还是对结果的忧心忡忡,可是结果通常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别人通常也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行动本身。不过,有时候我们连行动都控制不了,比如跟老板谈加薪时的紧张表情,干涩的喉舌,发抖的声音,但是此时我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们对内心恐惧的态度。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塞涅卡曾写过,“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所进步,但是我宁愿不成功也不愿没信念。”如果不能取得你想要的结果,至少可以活出你欣赏的生命态度,当你的注意力在后者身上,你会收获更多的勇气。

  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发现,那些充满力量的表演与演员的天赋、外貌或者经验都关系不大,它的最关键因素是表演者的专注程度。那些最优秀的演员与其他人的差异在于,他们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出错,不关注自己有多么紧张或者别人会如何看待他们,他们也不企图让别人印象深刻或证明自己。换句话说,他们的关注点根本不在自己身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他们所关注的是“终极目标”(Super Objective),即角色最想表达的是什么?即角色的目标,这样做的副产品就是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令人入迷的表演。

  突然想起多年前一位朋友教我她唱山歌的秘诀,不用想如何发声,只要看着远处的山头告诉自己,“我要让站在那座山头的爱人听见。”当我们专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不是纠结于自己的恐惧,就是担心别人的眼光,而当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一个“更高的目标”时,我们会从这种自我关注中解脱出来。即便你依然脆弱敏感,却可以表现得更加勇敢。比如,当你演讲的时候,不要把口若悬河、光彩照人、征服听众作为目标,而是真诚地与之分享你认为宝贵的知识和智慧。曾经有人问电影《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他是如何让周杰伦借给他4000万台币拍《赛德克·巴莱》的?身材瘦小的他迟疑了一秒回答说,“其实,借钱没有技巧,就是开口。” 我想,他的勇气来自他不是为钱张口,而是为梦想呼喊。不要再纠结你是否勇敢,问问自己究竟会为了什么东西而勇敢?

  勇气需要锻炼

  经典美剧《黄金女郎》(The Golden Girls)中有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古稀之年的桃乐茜因为一种良性足部神经瘤犯了脚痛,这个神经瘤已经长了二十多年,但是一向勇敢达观的她却因为害怕而不愿接受手术。最后,她在母亲和朋友们的逼迫下住进了医院,但是在手术的前一天紧张不已的她深夜偷偷逃回了家里,最后她还是被妈妈劝回了医院。后来,她发现旁边的病床上新来了一位女士。她面带微笑地告诉桃乐茜自己也要接受手术,三年前她已经做过一次乳房切除术,这次是切除另一侧的乳房。桃乐茜很惊讶于她的乐观镇定,这位女士告诉她,“我现在依然战战兢兢。除了影视剧里的那些人,没有人可以那么勇敢,但是这一次我知道我将要面对什么,我已经完整地经历过一次……第一次我一直哭到他们把我推进手术室,手术后我又因为太疼哭个不停,当时我觉得快熬不下去了,但是后来疼痛消失了,这次也会一样。你撑过去,然后生活将会继续。说到底,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啊!情况本来可能更糟的,我可能三年前就不在人世了。”

  其实,勇气和意志力一样,它们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而成长,而每一次面对恐惧就像每一次负重练习,它们都在增进我们的勇气。比如,那位向老板提加薪的朋友,她第一次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因为这一次的练习,她在后来的公司里要求升职时变得更勇敢了。

  《黄金女郎》的另一集中,罗斯年迈的母亲来佛罗里达游玩。这位精力旺盛的老人家经常独自逛到很晚才回来,已经失去父亲的罗斯非常担心母亲的安全,总是不停地唠叨妈妈不要做这不要做那,最后,罗斯的妈妈忍无可忍地说,“你可以阻止我生活,但是你无法阻止我死亡。”

  无论我们如何死守在所谓安全的角落都不能阻止一个事实:我们每天都在迈向衰老和死亡,每天无常都会不期而至。对死亡的恐惧既可以让我们退缩不前,也可以激发极大的勇气。如果你自知时日无多,会不会更加勇敢地绽放自己呢?对抗死亡的方式也许只有一种,那就是尽量充分地活着。很多时候,你不是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只是从未有勇气真正开始。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